父母如何引导孩子成长

父母如何引导孩子成长/李忠辉

梁冬:每一对父母,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可是,和很多家长的交流中,我读出了他们对这句话深深的怀疑。一个妈妈说,娃爸是北航毕业的高材生,娃妈大学毕业后直到现在还在参加各种考试,一路过关斩将;可是娃在学校就是一副懒散相,家长缕缕被请。
身教是不容置疑的,要孩子成为什么人,父母首先得是什么人,尤其在伟人和品行方面的影响。但是,父母是什么人,孩子不一定是什么人——差别在于教育方式的不同。
单从身教来说,父母是那样的人,是前提,但不是充分的条件。只是,如果父母是善良的人,孩子也更容易在善良的成长环境中耳濡目染,接受善良的心性和价值观。
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孩子的一些口头禅,一些习为习惯……大多从父母那里直接复制。也因此,我们经常可以从孩子身上看到我们的影子。比如:一些骂人的措辞,肢体语言,对待人和事的基本态度……尽管我们很少去要求孩子复制,但孩子真的就和我们一样了。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染缸,社会是孩子的成长的第二个染缸。孩子经历的每一件事和挫折,每一次思考,都是孩子在成长中去伪存真,不断磨砺人生的方式。
孩子首先会向自己喜欢的人、崇拜的人学习,也愿意进行这种学习。父母是孩子早期喜欢和崇拜的人,后来是老师、优秀的同学、社会中的英雄、各种偶像以及文艺作品中的角色。
孩子的成长,最早是从言行模仿开始,然后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然后是角色和形象自我塑造。从被动学习,走向独立思考。
在孩子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教育者越是受孩子欢迎,引导和教育的效果越好;越是尊重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规律,我们的努力对孩子的影响力也越大。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1 | 浏览: |阅读全文

孩子“拿钱”,父母该如何处理

孩子“拿钱”,父母该如何处理/李忠辉

家长:
男孩,7岁,我之前一直没给孩子零花钱,我提出300元的压岁钱由他自己保管,考虑到小孩之前没有管理过钱,要求他花钱之前跟我讲一下,我觉得可以买的东西才能买。
之后,买过一次生日礼物给奶奶(我的建议),还为家人买过一次水果,剩余200多元,但孩子昨天从我钱包拿了400元,加上他自己还剩200多元,一共600多元,拿去楼下小卖部买东西,结果丢了张100的,花了张100的,还剩400多回来,中途去小卖店买过2次东西(小卖部老板说的),我们昨天打了孩子,因为觉得孩子偷钱问题的严重性。
请问李老师,这事我们该如何处理?
李忠辉:
关于孩子零花钱,老李有专门讲座,论坛也有专门的讨论帖子,你需要去仔细听听,零花钱的概念是什么,如何实施。
【本源学习圈,亲子咨询社区,欢迎注册交流: http://bbs.byzone.net】
从你所描述的内容来看,老李以为,你不是给孩子零花钱,你只是给了孩子保管钱的机会,凡是开支,还必须你批准。这好比孩子端起装了美食的碗,你说吃哪块,他才吃哪块,这真是对孩子的考验。
1,你给零花钱的额度有问题,太多了,重点应该是孩子学习量入为出,学会开支,具体金额看50一个月就差不多了(按同学平均水平)。
2,孩子必须为开支找理由,权衡自己可支配的金额是否足够;零花钱就是孩子可以任意支配的钱,学习及其他重大支出,依然是父母承担。
3,零花钱既然在孩子手里,孩子就有完整的支配权,而不是被指挥和控制。
4,给孩子零花,你可以提附加要求:比如记录简单的收支流水账。按月给。可以透支。犯错会扣除。其他人不得贴补和列支自己需求的花钱内容。
5,强调没有经过允许的钱,不可以拿。如果在家里,强调了而犯错,就扣除一定比例零花,甚至停止发放零花钱。
6,父母必须把钱保管好,不随意放置;把鱼塞猫嘴里,塞的人错误最大。
7,孩子最初的拿钱行为,不能定性为偷,而是未经授权的拿;首次可以不处罚,但事后强调后,依然重犯,必须处罚,但要适度。
8,给孩子那么多,又没教给孩子怎么管理钱,怎么花钱,怎么不丢钱,如何花的合理,也没告诉妈妈钱包的钱不能拿,为此,妈妈和爸爸以及有关教育责任的人士,必须正式地认真地向孩子道歉。
9,每次讨论这事,基本都是父母的错。孩子没经验,父母必须给孩子更多课本意外的常识,技能的传帮带,帮助孩子成长。

标签:

| 分类:咨询案例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生命如花绽放

生命如花绽放/李忠辉
    为什么在不同的环境,我们的心情会不同,愉悦或者烦躁?为什么在不同的人面前,我们的思维会不同,清晰或者纷乱?为什么我们不同的阅读,我们的信息获取感受会不同,快乐或者痛苦?
     我们说一个人,可以说是身,也可以说是心,也可以说是灵。身,是心的居所,灵魂的居所。
     不同的人,他们的心灵能量场会相互影响,积极的或者消极的。强大的人可以忽略和排除干扰,更好地吸收积极的能量;虚弱的敏感的人,则难以抵抗那些负面的能量场。
     我们之所以有时候身体不舒服,是因为个人的意识太强烈,自我的靶子过于明显,容易聚集生活周遭的人发出的信息。如果你状态比较好,整个身心都可以放空,周围的信息就会穿越而过,无法在你的身心聚集,产生作用。如果你状态不好,就像一个靶子一样,不断聚集对方的能量信息,产生冲突和痛苦。
     当然,如果你是选择主动面对和承受,那就是一种经历痛苦的洗礼,一种身心灵净化的仪式,一种治疗了。
     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和不同的人在一起,会感受和收获不同的能量。和消极的负面能量的人群在一起,我们容易受到邪性的渲染和牵引;和积极的正能量的人群一起,我们可以有更多积极的干净的信息,不断熏陶,浸染,指引我们学习和成长。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6 | 浏览: |阅读全文

你是否在重复父母的错误

你是否在重复父母的错误

建议一:找出“错误”

首先,重要的是找出你认为是一再重复的错误。比如,如果你的父母总是为一些小事大吵大闹,你会发现,在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中你可能很好斗。或者,如果你的父母之间从没有相互支持实现彼此的梦想或目标,你会发现你的伴侣可能也不会支持你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为了摆脱这种不良关系,让未来的感情生活更加顺利,你迈出的第一步就是找出你在不断重复的错误。

建议二:摆脱父母的模式

标签:

| 分类:老李文摘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有效的倾听/李忠辉

有效的倾听/李忠辉
【无定见判断】
——我前天买了本书,关于倾听的,说真正的倾听主要有二点,一是传递信息,二是不做经验性的评判;突然了解到了倾听的关键所在了,所以想聊一聊关于倾听的话题。
——这个话题还是请李老师来讲
——上星期一我谈到了,孩子回家说学习很累,然后我找了很多关于如何解除疲劳的方法告诉他,结果他并不是很乐意接受。通过沟通,大家都提醒我没有了解到孩子真正的需求。这是倾听出了问题,孩子想传递给我的信息是什么,我没有用心去倾听。
——其实我们大家都有这个问题的,好多事情都是按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要真正能听见,先要抛弃很多自己的经验。【参阅】《用自己尺子衡量世界》http://www.up365.net/post/164.html
——再比如,孩子向我诉说,老师性格怪异,处事情绪化。我立即说,老师有自己的想法和做事的方式。如此一来,话题就结束了。孩子对我传递的是对这个老师的看法,而我反馈的是,不要对老师有成见,这样就阻断了孩子的这个信息的传递。
——你用自己例子,精彩地说了沟通中的倾听:孩子对我传递的是对这个老师的看法(事后知道的),而我反馈的是,不要对老师有成见(当时立即做了评价),这样就阻断了孩子的这个信息的传递(结果)。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2 | 浏览: |阅读全文

有文化与没文化

有文化与没文化/李忠辉
    在本源学习圈做跟踪咨询,常常听到人说:李老师,我上学少,没文化,学习能力不够。
    其实就谦卑这点,就比很多自以为是的知识分子好多了。自以为是,是思维的僵化和固执,是固步自封。这一个人群,把自己专业的权威,自然地转移到非专业的领域,比如教育孩子。
    可见,自以为是的人群,其实是缺少智慧。他们无法客观地了解自身的局限,以及一个领域的客观规律和另一个领域的客观规律,差异在哪里。
    我也眼见很多没有上学的一个人,内心明亮,充满包容和理解,善于倾听和表达……我无法用没文化来形容他们,相反,他们很有文化!
    学术一点,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 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 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可见,文化其实和一个人拥有的知识量,没有必然关系。有时候过多的知识,反而束缚了思维。有时候,知识的缺少,却可以让一个人的心性洞明。
    懂得爱孩子,包容和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妇女,如果从没上学,也是极其有文化的。文化是无需提醒的内心自觉。
    为人处事的谅解、认知,不以为自己知识和学历而优势的人群,那就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他们懂的尊重和平等对话。
    尤其是善解人意,为人着想的善良和谦让,这种人格品质,你能说是没文化么?不能。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2 | 浏览: |阅读全文

拿得起与放得下

拿得起与放得下/李忠辉
    常常听到人说:做人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可是,现实生活中,却没那么多人能做到。
    人因为总有需求,于是一直渴望获得。一旦获得,就不愿意再失去,即便是自己不那么喜欢的玩具。何况,人生中舍弃的,有时候是一个工作了多年的公司,有时候是一个相处了多年的恋人。
    放下,总是很困难的。这是人性里的弱点。做妈妈的为孩子付出很多,家务以及照顾,于是理所当然地期待孩子的好表现以及成绩。妈妈们先是反思自己做错没有,然后很快就归咎于孩子不努力,不上进;总觉得孩子对不起自己的辛苦付出。
    人,总是不容易承认自己的失败的。于是,就寻找其他原因,周围人的责任,等等。
    原来放不下,是自己的心的障碍,是不愿意自己的努力白费了,是不愿意自己错了,是不愿意推倒重来。
    如果只有认识自己,看见自己内心,才可以帮助孩子成长,你还会对改变自己有所犹豫吗?
    其实,拿得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的一生,孩提时代开始,就努力拿起更重的东西,承担更大的责任。
    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大概如此。因此很多智慧的家庭,不再物质上溺爱满足孩子,让孩子有更多的拿得起。这就是延迟满足的效应,让孩子为目标而努力。
    过早的满足,会让一个好好的孩子,失去目标,失去为目标进取的动力。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1 | 浏览: |阅读全文

坚持的意义

坚持的意义/李忠辉
    有时候山地里蜿蜒前进,细小的进步都难以察觉到,只知道脚步没有停止,更多的是抵达目的地之前的煎熬,但是,只要你坚持前进,登顶的那一刻迟早到来。
    人生或者职场,都是如此。这如同烧水,0度到99度的表现都是平淡的,但所有的努力都集中在这一段,所有的汗水,所有的艰难,所有的曲折,所有的困惑和迷茫……都在这一段聚集。所有的努力,在这一个阶段,等待突破。
    99度到100度的跳跃,是激动的突破,质的飞跃。如同登顶的那一段,很喜悦,很短暂。
    很多人看到的,是光亮的那一刻,很多人期待的,也是光亮的那一刻。
    很多人也忽略了那种平淡而缺少精彩的努力过程,这过程是缺少光亮视野的,是让人忍无可忍的,是破茧的艰难,是自虐。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4 | 浏览: |阅读全文

让表扬更有效

让表扬更有效/李忠辉
    在我们的国度里,在我们的文化里,曾经很稀少地遇到表扬或者肯定的词语。那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是崇尚集体意识、忽略或者压抑个性呈现的基调。
    最近这些年来,很多的教育人士通过反思和实践,表扬又开始大为盛行。但是很多做法却被矫枉过正。
    教育是科学,更是艺术,不能简单地教条化,模式化实施。很多时候,具体的教育行为,决定于教育者的修行和经验积累,决定于对表扬对象的观察,决定于对表扬事实的了解。
    夸孩子少用“你真棒”,这种夸奖泛泛而谈,虚假而有害,很多心态修炼不到位的家长,这么简单地夸奖孩子,孩子很容易感受到表扬者的虚伪和急功近利,孩子的这感受常常让教育行为失效,甚至适得其反。
    那么怎么表扬孩子才是有效合理的呢?老李在实践中总结了6个基本原则:
    1,阶段性:符合孩子年龄阶段的沟通、肢体语言、角色和态度,在这基础上的表扬,才是孩子愿意接受和有效的;
    2,具体性:围绕具体事情,就事论事,予以肯定;任何借题发挥的表扬,都是教育者的主观和功利心;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2 | 浏览: |阅读全文

爱,就在身边

爱,就在身边/李忠辉
    当你埋首前行,快乐或者忧虑地前行,有一天你蓦然回首,你会发现:爱,就在你身边。
    你曾经以为亲人离去,他们的爱也离去,其实并非如此,他们依然在天堂注视着你,关怀着你——因为他们过去做的一切,说的一切,会不断地在你的脑海浮现,在你的耳边回响。
    无论你曾经怎样的纠结,你的人生都离不开你身边的人,帮助你的,提拔你的,启发你的,阻拦你的,制约你的,纠缠你的……那是你生命的所有构成要素,你无从选择的构成要素。你能选择的是你面对这些的态度。而这态度,决定了你拥有怎样的人生。
    那些推动你的,那些为难你的,都是爱,随时在你身边,一直在你身边。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3 | 浏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