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老了

当我老了/李忠辉
    当我老了,肯定会离开大城市,去一个人烟稀少的小镇上,可以看得见炊烟,可以街头巷尾鸡犬相闻。
    即便不是这样的小镇,最好也能在河流旁边,距离山峰不远,闹中取静,周围有很多悠闲的人群,不时地聚集在一起,喝着清茶,讨论和回忆人生。
    至于房前屋后,我想种花就种花,想种树就种树,希望我去到那地方的时候,已经有一棵老树了,这棵树一定要有传说有故事,一定要比我老。而且,我可以在很远的地方租借一块菜地种菜,喜欢吃什么就种什么,吃的时候再去摘,多新鲜啊。绝对使用有机肥,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因为老李期待,这些绿色会植入朋友们的内心。
    我一定坚持锻炼,把年轻时候没做好的事,在生命的结局部分做好。我们健康,就是不给孩子增添治病带来的金钱和精力负担;希望孩子们用节约的精力陪伴我们走访我们的朋友,一起聊天,他们请教一些问题,而我们给予他们未必采纳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标签:

| 分类:我的活动 | 评论:9 | 浏览: |阅读全文

我们的态度

我们的态度/李忠辉
    无论对孩子严格还是宽松,其实都是我们对自己的一种态度,我们如果对自己不满意,我们就会对孩子有更多高标准的要求。
    或者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自己没有达成的目标,我们就期待孩子来完成。又或者,自己没有达成的愿望,通过孩子来完成——比如自己童年的时候父母陪伴上自己时间少,自己会更加多的时候陪伴孩子,甚至不离不弃;比如,我们喜欢不断地打扮孩子,很多时候,是自己童年的时候,没有在打扮上获得基本的满足。
    因此,我们对孩子的态度,取决于我们对自己的态度。
    而我们的父母当年是如何教育我们的,尤其在我们的青春期的境遇,很大程度上……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5 | 浏览: |阅读全文

生命的穿越

生命的穿越/李忠辉
    在本源学习圈,很多家长都说想到容易,做到很难。于是老李一直琢磨给这些家长一个自我突破的体验。
    终于在这个暑假,一群自告奋勇的家长带着孩子,和老李一起穿越了深圳的梧桐山、东西冲。
    对于从没有走过类似路线的成员,这不只是体能的挑战,还是心理的煎熬——尤其是你本来恐高的,却不得不在站不稳的山脊上爬行……在几乎没有路的地方钻、爬、攀登,走出自己的生命之路。
    我做了足够多的安全嘱咐和努力,尽管如此,炎炎烈日下的穿越,一片漆黑下的行走,陡峭小路前的恐高,灌木丛对于虫蛇的恐惧,路边带刺植物对手脚及衣服的划拉……这些都无法避免。
    她们和老李一起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生命的穿越,她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选择了坚持。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4 | 浏览: |阅读全文

爱的条件

爱的条件/李忠辉
    
做了10年的跟踪咨询和教练,总有做父母的这么感慨:
    孩子都那样不的尽如人意的表现,我怎么能信任孩子呢?孩子如果不约束,又怎么能学好,我要是每天夸奖孩子,孩子尾巴还不上天了啊。
    每次遇到家长这么说,我都微笑着,耐心地解释其中的因果——
    庄稼因为有了阳光而长势良好,不因为长势良好了才有阳光。
    你首先要接纳孩子和信任孩子,才能激励孩子进步,而不是进步了,才给孩子信任。
    进步了,表现好了,才信任孩子,是爱的条件。
    有修行的人说,凡人畏果,菩萨畏因。因此,懂教育的人总是去种善因:尊重、信任、理解、包容和激励孩子。
    做父母的,不能声称爱孩子,却不用真的无条件的正确的方式去爱孩子,不能畏惧后果却不种善因。
    信任而导致孩子进步,是给了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基本营养;而进步了才信任,是伤害了孩子,给了自己所需要的,是自私。
    

标签:

| 分类:我的推荐 | 评论:7 | 浏览: |阅读全文

如何重建孩子自信

如何重建孩子自信/李忠辉
    凉爽:【求助】怎样激发孩子自信心
    李老师,您好!孩子成的长我遇到困惑,希望您能给予指导。我的孩子11岁,孩子胆小缺乏自信,在班级上课一言不发,从不举手,平时话也少,面对陌生人更是缺少交流,和同学交往也很少用语言表达,很多时候我能感觉到他希望有朋友,希望得到同学的友谊,但几番鼓励他还是无法主动与人交往……面对他被动的心理和消极的学习态度,我不知如何是好。我的话有时很让孩子抵触,说也不对,不说也不对,我不知所措。

标签:

| 分类:咨询案例 | 评论:4 | 浏览: |阅读全文

用爱托底

用爱托底/李忠辉

    在本源学习圈的内部交流,大家在探讨拼搏成长,背后需要一个托底的人或者平台。
    哪怕你在外面头破血流,身后都会有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坚强的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圈子,在为你守候。
    托底:爱,无条件,信任,无条件。
    如果你觉得难受,是努力后的状况和自己期待不一致;根源是,你内心总有预设的标准和尺子,孩子,乃至配偶,其他亲人的表现,都难以符合你的标准,难以满足你的期待——结果就是,你失望而且难受,孩子和亲人也难受。 
    有学员问:老李,你内心有标准吗?答:有。
    关于孩子成长的是非标准,是刚性的。 
    但对于孩子成长的能力标准,却是完全弹性的。我只是托底,孩子可以选择从任何一个起点开始,可以在任何一个节点休息,甚至撤退、折返。
    我要努力的是询问问孩子:你确认要休息吗,撤退吗,折返吗?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4 | 浏览: |阅读全文

成功率

成功率/李忠辉
      如果一件事成功率是1%,那反复100次至少成功1次概率是多少?
      备选答案:10%,23%,38%,63%
      ——正确答案是63%。计算方法:成功率1%,失败率99%,尝试100次,全部失败概率为99%的100次方约37%,至少成功一次的概率即63%。
      看似不可能的事,在反复尝试中,它的成功率会不断提高。     
      即便是重复,也可以做积极一点的一重复,比如做如下努力,提高单次重复的成功概率:
      1,改善方法;
      2,分析和避免导致失败的原因;
      3,合理使用试错法,寻找正确路径;

标签:

| 分类:管理随笔 | 评论:6 | 浏览: |阅读全文

TA为什么难以改变

 TA为什么难以改变/李忠辉
    在一个咨询案例中,TA不断地给自己贴标签:
    我是一个没用的人。
    我做不到。
    我的事没人能解。
    我是无法改变的……
    TA每天催眠自己,暗示自己:我的问题没人可以解决。
    我举例说,一个婴儿不小心揪住了自己头发,不知道揪住的是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揪哭了。TA就是那个把自己揪哭的孩子。
    TA喜欢吃,说为了吃喝,做什么都愿意——TA把自己置于一个受害者的角色,用吃喝来安抚自己;因为丢失爱情的痛苦,TA用吃喝来弥补自己原始的需求。
    TA把自己陷入一个痛苦的现实中,被动地去适应,但一直在适应的过程中,没有看到适应的积极结果;甚至也貌似享受痛苦的样子,或者以受害者角色,向抛弃TA的人呈现可怜,也或者向周围的人群,呼唤关注、同情甚至爱。
    TA的心,其实就是一颗受伤的心。拒绝改变,其实是没有能量去改变、担心再次受伤的恐惧、缺少方向或者看不到未来的光明。
    这类人群,其实什么都明白,就是不动。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4 | 浏览: |阅读全文

对人太好,是病

对人太好,是病/李忠辉 
    美国心理学家莱斯·巴巴内尔认为,“老好人”,难以对别人说“不”,这种过分的友善是一种病理状态,一种用来掩盖一系列心理和情感问题的性格特征。名为“看管人性格紊乱”、“取悦病”或“友善病”。
    有类似特征的人群,往往曾经遭遇“遗弃”,或者过分的“苛责”……他们期望表现的更好,去避免以前那些让他们恐惧的结果再次发生。
    一旦自己做的不够好,他们会不断地批评自己,强迫自己去适应自己在乎的人,可以“考核”自己的人,甚至周围所有的朋友。
    他们期望,在对周围人士的友好中,获得肯定,他们的自信是虚弱的,依赖于周围认识的肯定和嘉许,甚至感谢。他们对于肯定的渴望,仅仅强于乞求。
    他们期望,在对周围认识的友好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甚至讨好;他们害怕孤独和被忽略。
    在人际交往中,彼此友善,是必须的一个内容,但是出于彼此互动,不是因为恐惧或者内心的过分依赖,乃至强制自己的做法。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6 | 浏览: |阅读全文

和谁在一起

和谁在一起/李忠辉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今天转了一个微博: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
    其实,我想强调的是,在本源学习圈,也有一种感召的氛围,彼此感染和促进:那么多的家长聚集在一起,从求助开始,到相互鼓励学习;从寻找自己的需要的答案开始,到彼此照镜子,检查自己的误区;从记录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到积极分享经验,帮助其他人解决问题……这是一个有魔力的圈子。
    你可以在圈子的外围,观望,浏览,偶尔参与;你也可以一脚踩进去,积极交流和切磋,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有效学习的圈子,聚集了各种资源和能量;你也可以明白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向后,选择一个教练,更有信心地不断前进。
    你泄气的时候,有人鼓励;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人推你一把,扶你一把,送你一把;你上了台阶的时候,有人帮助你分析经验收获及得失,每一个环节,都有更专业和周到的提示与引导。
    这不是广告词,真相可以轻易获得:注册参与圈子的深度交流,去看每一个成长的案例与轨迹——这个圈子为每一个成长都留下了痕迹,真实可信。
    本源学习圈,是一个聚集正能量,为每一个参与的人疗伤、牵引、推动的圈子,是个人及家庭成长的教练圈子。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6 | 浏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