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接纳/李忠辉
很多书籍定义和解释“接纳”。
我们圈子,也经常提及面对孩子,首先要做到“接纳”。
可接纳,到底是什么内涵呢,我们不妨再来讨论下,展开下。
1,当你要去改变对方的时候,就没有接纳。
改变意图的背后,就是你的不满,你的期待。如果你的努力方向和孩子的意愿吻合,那改变可能是顺利的,你只要给助力即可。
但是,如果你的努力方向,和孩子的愿望相左,恐怕你的郁闷和孩子的烦恼,都会同时产生。
接纳,就是放弃改变。尤其是自以为是的改变和努力。
2,当你要尝试消灭对方的一个行为,一个想法的时候,就没有接纳。
人总是习惯用自己脑海里的想法,自己的标准去衡量身边的人,衡量外面的世界,做出判断,从而尝试去消灭一些自己不接受的言行。
一旦你这么做了,那就没有接纳了。
接纳,是放弃消灭。消灭是你主动地去扭曲和去除,而唤醒对方内心的意识和动机,则是有效影响。
一旦对方觉醒了,自己可以改变,无需你的“消灭”。
3,一旦你感受到了对方的坚持,无视你的想法和标准,你收到了敌意,那就没有了接纳。
敌意的根源,在于你与对方不同的思路、想法、愿望、目标、方式……接纳是认可对方有自己的选择权,自己可以承担结果。
不再敌意,就是接纳。
4,如果你总是指责抱怨,那就没有接纳。
面对一个人,你总是看见不足,看见和自己想法、意愿、标准不一致的言行,你总忍不住说出来,批评,指责的时候,你表达的就是负面评价。
如果你能够换个方向,发现一个“立体”、“全面”的人,在各种评价里,选择积极的一面,指出和表达,这就是接纳。
5,如果不是有教无类,那就是有分别心,就不是接纳。
接纳是预设优秀信念,是假设孩子都是对的。先预设孩子的逻辑都是合理正确的,让孩子去论证,得出对错的结论。
在不同孩子之间,不因为偏爱而有“双标”,而有偏爱,而有分别心。
能够面对孩子,区分处理,积极的肯定,错误的帮助解决,就是接纳。
6,如果你一直纠结在孩子的对错,就是固执自己的标准是正确的,那就没有接纳。
当你撇开了教育的宗旨,总是纠结孩子的对错,让自己不满,不舒服的时候,你就掉进自己的逻辑陷阱了。
因为你假设自己是对的,你才会简单地自以为是地去评价孩子的对错。
如果你明白了,你也不一定是对的,你可以开放心态去和孩子沟通,一起面对难题,孩子可以从思考中获得甄别的能力,这点,才是孩子成长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才是教育的意义,才是父母和老师存在的价值。
如果,你可以放开对错的纠结,遵循让孩子体验,孩子思考,孩子决策,孩子承担的思路,那就是接纳。
以上只是老李阅读和实践之后的思考,表述。鲜活的启发,应该在大家的案例之中。
欢迎大家来到老李的直播间,一起分析一起探讨,共同成长。
网络资源推荐: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李忠辉主页 http://www.up365.net 
作者微信295930313  本源学习圈 http://bbs.byzon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