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的提问:选择,放手,理解

一个孩子的提问:选择,放手,理解/李忠辉
这个几个问题来自一个孩子提出,希望家长回答的一组问题——
1,你们有给孩子报过学科辅导课吗?
2,有没有试过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一件事?
3,有没有深入了解孩子喜欢或者偏向哪一科?
4,你们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了吗?
(发布这些提问之后,核心交流群的家长踊跃参与讨论,大部分家长回应略去)
李忠辉 2017/12/13 9:45:47
第4个问题,这里的家长不好回答,因为无法确认。我来回答。
大部分妈妈爸爸,都以为自己很了解自己的孩子,事实上,孩子90%都觉得父母不太了解自己。要么是真的一点不了解,要么是懂一些,却没有耐心倾听,或者不尊重孩子的想法、感受、选择。
在父母眼里,孩子的感受变得次要、想法容易不被尊重、孩子的选择权不够,父母一般比较强势,尤其是小学阶段、幼儿阶段。
青春期孩子比较情绪激烈了,父母才懂得让步一些,有的争锋相对,关系很僵。
为什么我单独来回答第4个问题,是因为父母说懂孩子,是不是真的,要他们的孩子来回答,在这群里可能做不到。下次活动,我可以安排下类似的体验游戏。只要说出目的,老李都可以设计一个游戏让大家深刻体验下。

标签:

| 分类:咨询案例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多孩子,如何传递爱

多孩子,如何传递爱/李忠辉
李忠辉 2017/12/11 20:20:58
如果你明白了,我就引申出相关的另一个话题了——就是多子女家庭,如何对待不同的孩子。
欣欣 2017/12/11 20:22:39
我们没有偏爱她弟弟,买什么东西都给她买了,她弟弟一般都没买
李忠辉 2017/12/11 20:24:28
孩子住校虽然是自己选择的,但是很快,她会发现,弟弟可以每天晚上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这种客观的事实,会让不在家的孩子多想。
爱,不是买什么东西,更多的差别,不是东西上的,而是内心体验的。孩子都觉得,别人的更好。
李忠辉 2017/12/11 20:26:22
对不同的孩子,很多父母单纯地以为,玩具和吃,一样就OK。其实这是不够的。
公平来自孩子内心感受,而不是我们的平均供给。
李忠辉 2017/12/11 20:27:51
比如,男孩可能更喜欢玩具车,枪……女孩更喜欢娃娃。如果你买2个娃娃,一人一个,男孩会觉得父母偏心姐姐或者妹妹。
如果你买2个玩具车,一人一个,姐姐或者妹妹,可能觉得爸爸妈妈偏心。
就算买玩具,也要问孩子喜欢什么,满意来自对孩子需求的满足,而不是自己以为的平均,一样。
李忠辉 2017/12/11 20:30:11
记得小李小时候,我自作主张给她买了遥控玩具车,她不是很喜欢。然后我带着她玩,几分钟后,她就不想玩了。。冯老师说了,就是你想玩,这个不是女儿喜欢的。我好像恍然大悟。
这就是,我以为好的,却未必是孩子喜欢的。如果孩子不满意,那内心的幸福又从何而来,兄弟姐妹之间的嫉妒也由此而来。
父母花了时间,钱,却依然孩子都觉得父母不爱自己。

标签:

| 分类:咨询案例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给一个敏感型孩子家长的建议

给一个敏感型孩子家长的建议

一个家长提问说,孩子大学了,考研失败,因此变得敏感,吃饭怕卡,小心翼翼。心理医生确定是:心理强迫,轻度。
老李建议——
1,别给孩子贴标签,当做没事一样。孩子只是考研失败的刺激,是短期的应激性反应。
2,孩子或许过去经受的挫折少,父母包办比较多,导致孩子面对挫折,缺少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处理经验。
对策:
1,鼓励,多传递正能量。让孩子重建信心。
2,分担,让孩子的负能量有渠道宣泄。
3,磨炼,选择合适机会,陪伴孩子一起参与一些体验成长的课程,面对挫折,思考,决策,处理,积累经验。

网络资源推荐: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李忠辉主页 http://www.up365.net 
推荐注册,交流成长:本源学习圈 http://bbs.byzone.net 互动Q群:52700289

标签:

| 分类:咨询案例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如何引导孩子社交

如何引导孩子社交
有国外的心理学家跟踪采访了100个小学低年级学生,发现:社交能力强、受同伴欢迎的孩子,他们普遍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这个“强”体现在: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更容易被对方接受。

而社交能力弱、不受欢迎的孩子,则这方面也较弱,最终,这些孩子往往只能通过攻击,或者回避,或者依赖第三方来解决问题,于是越来越弱,越来越不受欢迎。
同为7-8岁的孩子,为什么想出来的办法会有如此差别呢?
有人认为,这很简单,和孩子的表达能力有关,有些孩子能言善辩,自然就容易忽悠人。
也有人认为,这和孩子善解人意,情商高低有关。
甚至有人认为,和孩子的身高体重也有关,体格强大的孩子更自信,更容易获得同伴的信任和推崇。
这些看起来都各有各的理,但经过心理学家的进一步观察、采访、研究,
发现孩子在发生纠纷后,提出的方案的效果大相径庭的主要原因是:和孩子起心动念的初衷有关,就是我们常说的“动机”有关。
社交能力弱、不受同伴欢迎的孩子,通常他们的思维出发点,是以自我为中心来思考的。

标签:

| 分类:老李文摘 | 评论:2 | 浏览: |阅读全文

心理学揭秘孩子的世界

心理学揭秘孩子的世界
先做个选择题:
婴儿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到这个世界的?
A 高兴
B 懵懂
C 难过
D 恐惧
答案是D,没错,恐惧。
为什么?
想象一个婴儿在子宫里的画面:
婴儿睡在温暖的羊水里,被子宫包裹着,安静,温暖,
在这个世界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都不需要,一切都由子宫脐带全自动供给。
这是一个多么完美的世界!
我跟世界是一体的,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
可是一出生就完全不一样了,刺眼的光线,嘈杂的声音,寒冷的空气……这个陌生的世界很可怕。
所以他们发出的第一个声音就是哭,那哭声就是害怕,恐惧。
世界已经不一样了,可是婴儿的大脑还没有这样的认知,所以他们的心理还停留在胎儿时期,认为自己跟世界是一体的。
我一哭全世界都得来为我服务,我闭上眼睛一切都消失,我睁开眼睛一切又出现。
这个时期婴儿还远没有主体和客体的概念,一切都是我,我就是全世界。

标签:

| 分类:老李文摘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分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