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自己,给孩子快乐/李忠辉

爱自己,给孩子快乐/李忠辉
我更喜欢淡季,和同行的人一起,自由地欣赏无边无际的美景,而不是覆盖了所有美景的人山人海。
旅游是去偏远的地方,看稀有的景色,而不是赶集,聚餐,去体验热闹非凡;旅游是去别人待腻了的美景,吃别人吃腻了的美食。
假期里,我基本宅家里,探亲访友,学习,上网,看那些可怜的人——只能黄金周出门玩耍的人,熙熙攘攘。
我偶尔也出去,去人特别少的地方——什么路不重要,和谁一起也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要人少。
——大部分人都不喜欢熙熙攘攘的去挤,但是李老师你要知道,没有几个人有条件自由出行。
——连找不去的理由,都是熙熙攘攘的一致,拥挤。如果你坚持与众不同,自然有不一样的体验;大多数人,害怕与众不同。
——李老师凡尔赛本赛。
——这个,不反对。就是本赛,咋地。孩子小学时候,我给她请假,一路回老家一路玩耍,出国旅游。先行万里路,再读万卷书。在我心里,玩耍比学习重要;所以,总有时间。大多数人,怕领导批评,怕耽搁工作,所以没时间。
——大把人还挣扎在温饱线上,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想走就走的。
——玩耍都不懂得珍惜,你工作那么投入,就是牛马一样的干活工具。
——全家几口人出去溜达一圈,没有几千上万是玩不下来滴,像老李这样式的才敢任性。
——我也没有财务自由,不仅挣扎在温饱之间,还挣扎在胖瘦之间。但是,我不网购,我不追求品牌,我不奶茶,我很少换手机,我不shoping,我不麻将,我不酗酒,我戒烟了……如果只是挣钱吃饭,我就是富豪了。
——对的。
——任性和财务无关,和心态有关;瞻前顾后的人,身价亿万又如何。任性,是心的自由,是各种事项的优先级不同。那些打麻将的人为什么那么多时间?他们挣钱足够多了?他们陪家人足够多时间了?没有!他们不过是把麻将的事业,当做优先级考虑——唯一的原因,是他们热爱。
只要热爱,其他都是浮云。停留在嘴上的向往,都是假热爱,是流氓思维。
爱自己,是自己的事,要懂得爱自己,善待自己;你不爱自己,世界也无可奈何;你没时间,你身边爱你的人,都徒呼奈何。
人生艰辛,我们一定要懂得“忙里偷闲”——有时间有钱,就走远一点,走久一点,跨省,跨国,跨文化;时间和经济局限,就省内游,市内游;你实在忙碌,不妨携手心爱的人,在自家阳台,泡一壶茶,一起看星星,一起规划下一次有钱有时间了去哪里。
中国的家庭里,太多“无私奉献”的父母,甚至代代相传,甚至觉得“照顾自己”是自私的,是不对的。这逻辑导致很多中国人都压抑,感受不到快乐,也不懂的如何给予孩子快乐。
一个自己都不快乐的人,怎么可能带给别人快乐。自己压抑难受,也连带身边的人,也跟着压抑难受。
有的家庭,夫妻都很努力很尽责,但是,因为思想没解放,彼此都带着“无形的枷锁”,家庭的文化氛围让彼此都很压抑。
这种无形的枷锁,也一样会锁住孩子。在孩子眼里,你不苟言笑,孩子敢笑的很放肆吗,一切都变得不自然起来,拘谨起来——不自信就开始了,拒绝快乐的心态就形成了。因为父母不快乐,自己如果快乐,如同背叛。
你们试过,你很难受,孩子在你面前,能够快乐起来吗?不能,甚至不敢。长此以往,孩子就失去了快乐的能力。
不要任何借口,爱自己,才能给孩子快乐。
网络资源推荐: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李忠辉主页 http://www.up365.net 
作者微信295930313  本源学习圈 http://bbs.byzone.net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再说接纳

再说接纳/李忠辉
很多书籍定义和解释“接纳”。
我们圈子,也经常提及面对孩子,首先要做到“接纳”。
可接纳,到底是什么内涵呢,我们不妨再来讨论下,展开下。
1,当你要去改变对方的时候,就没有接纳。
改变意图的背后,就是你的不满,你的期待。如果你的努力方向和孩子的意愿吻合,那改变可能是顺利的,你只要给助力即可。
但是,如果你的努力方向,和孩子的愿望相左,恐怕你的郁闷和孩子的烦恼,都会同时产生。
接纳,就是放弃改变。尤其是自以为是的改变和努力。
2,当你要尝试消灭对方的一个行为,一个想法的时候,就没有接纳。
人总是习惯用自己脑海里的想法,自己的标准去衡量身边的人,衡量外面的世界,做出判断,从而尝试去消灭一些自己不接受的言行。
一旦你这么做了,那就没有接纳了。
接纳,是放弃消灭。消灭是你主动地去扭曲和去除,而唤醒对方内心的意识和动机,则是有效影响。
一旦对方觉醒了,自己可以改变,无需你的“消灭”。
3,一旦你感受到了对方的坚持,无视你的想法和标准,你收到了敌意,那就没有了接纳。
敌意的根源,在于你与对方不同的思路、想法、愿望、目标、方式……接纳是认可对方有自己的选择权,自己可以承担结果。
不再敌意,就是接纳。
4,如果你总是指责抱怨,那就没有接纳。
面对一个人,你总是看见不足,看见和自己想法、意愿、标准不一致的言行,你总忍不住说出来,批评,指责的时候,你表达的就是负面评价。
如果你能够换个方向,发现一个“立体”、“全面”的人,在各种评价里,选择积极的一面,指出和表达,这就是接纳。
5,如果不是有教无类,那就是有分别心,就不是接纳。
接纳是预设优秀信念,是假设孩子都是对的。先预设孩子的逻辑都是合理正确的,让孩子去论证,得出对错的结论。
在不同孩子之间,不因为偏爱而有“双标”,而有偏爱,而有分别心。
能够面对孩子,区分处理,积极的肯定,错误的帮助解决,就是接纳。
6,如果你一直纠结在孩子的对错,就是固执自己的标准是正确的,那就没有接纳。
当你撇开了教育的宗旨,总是纠结孩子的对错,让自己不满,不舒服的时候,你就掉进自己的逻辑陷阱了。
因为你假设自己是对的,你才会简单地自以为是地去评价孩子的对错。
如果你明白了,你也不一定是对的,你可以开放心态去和孩子沟通,一起面对难题,孩子可以从思考中获得甄别的能力,这点,才是孩子成长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才是教育的意义,才是父母和老师存在的价值。
如果,你可以放开对错的纠结,遵循让孩子体验,孩子思考,孩子决策,孩子承担的思路,那就是接纳。
以上只是老李阅读和实践之后的思考,表述。鲜活的启发,应该在大家的案例之中。
欢迎大家来到老李的直播间,一起分析一起探讨,共同成长。
网络资源推荐: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李忠辉主页 http://www.up365.net 
作者微信295930313  本源学习圈 http://bbs.byzone.net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留守孩子的心理与行为

留守孩子的心理与行为/李忠辉
在深圳电台做亲子教育节目的时期,总有电话打进来,问有关留守孩子的问题。
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一个年轻人打拼的城市,很多家庭顾不及把孩子带在身边照顾,一般都是送回老家,请老人照顾。
前几日,在父母学堂微信群,聊及幼儿全托及小学生住校,我表示了鲜明的反对。
当时,有孩子住校的家长表示,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妥和问题。
老李心情当即变得沉重起来。这种沉重,是因为做节目的时候,不断有类似问题涌来的时候,我查询了很多有关的资料。
原本在父母身边,孩子可以得到的一些东西,一旦分开,孩子的成长的某种需求满足,就变得遥不可及,就算有弥补,也是不足够的。
0-18岁,不同阶段,孩子需求不同。
最重要的是幼儿期,黄金期——所有的陪伴,都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思维、习惯、人格,都在这阶段奠基。“三岁看老”,出发点决定孩子未来一生,和世界和人相处的模式与风格。
其次是小学段,养成期——孩子在这个阶段尝试人际和探索世界,会有冲突和规则禁止的事情发生,陪伴会让孩子获得及时有效的安慰和指点,在确定安全的情况下,继续探究世界。如果收到打击和挫折,可能会丢失动力,变得谨小慎微,畏首畏尾。
还有一个就是青春期,危险期——“易燃易爆”,需要更有耐心更有智慧更专业的陪伴,时间上少一些,父母基本是“时刻准备着”的备战状态,这个阶段对父母素质要求高,还必须低调。重点话题:学习及亲子关系,情感。
最后一个,高中段,职业预备——兴趣和职业方向的选择,都在这个阶段完成。这个阶段也是情感选择的敏感期。这个阶段需要父母更懂职业规划及专业选择、积极备考,或者借助外力(机构或者专家)来完成指导。
幼儿阶段,是最有必要和父母一起的阶段,而小学阶段,是关键且重要的阶段。
从狭义角度,留守孩子,就是和父母分离,老人带着的孩子;广义角度,就是失亲(单亲或者双亲)的孩子(包括孤儿),住校,与父母分离的孩子,双亲俱在却让孩子感受不到爱的孩子(心理上的“留守孩子”)。
留守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和呵护,带来的安全感和及时的支持、安抚。
留守孩子比较常见的心理感受:
被遗弃(缺乏安全感)、自卑、不自信、孤僻、内向……
遇到挫折,伤害,无法及时获得安抚、鼓励、帮助,逐渐地对伤害难以说NO。
不够自信,缺少勇气去获得自己应得的机会,很难说YES。
缺少爱的联结,在面对世界的精彩,常常处于退守,不够勇敢,缺少进取心。
对于这个问题如何处理,我的建议:
1,如果迫不得已,孩子必须住校,选择对孩子心理关注和呵护比较好的学校。毕竟小学阶段,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比成绩重要更多。
2,幼儿阶段,强烈建议带自己身边,如果不得已,让老人照看的,尽可能维持和孩子更多的联系与沟通,强化老人的教育学习。
3,父母,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沟通和陪伴质量,让父母在孩子心中,是温暖和力量的化身,而非冷漠和无助。
更多详细内容,请前往作者微信直播回放视频,查看。
网络资源推荐: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李忠辉主页 http://www.up365.net 
作者微信295930313  本源学习圈 http://bbs.byzone.net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遭遇踩踏,如何自保

遭遇踩踏,如何自保/李忠辉
据报道,2022年10月29日晚,韩国首尔龙山区梨泰院发生大规模踩踏事故,截至目前,已造成151人死亡,82人受伤。
进入人员密集场所应该留意哪些安全事项?一旦遭遇拥挤踩踏应该如何自保?
当遭遇拥挤的人群时:
1,发觉拥挤的人群逆向对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时,迅速撤离;迅速了解地形,记住紧急出口和疏散通道,牢记箭头所指的疏散逃生方向;如果有条件,尽量侧向撤离。
2,如果路边有商店,可以暂时躲避,切记不要逆着人流前进。
3,若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一定要先稳住双脚,远离店铺的玻璃窗或者尖锐物。
4,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
5,如有可能,抓住一样坚固牢靠的东西,例如路灯柱电线杆之类,待人群过去后,迅速离开现场。
当出现混乱局面时:
1,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者人群开始骚动时,及时应对。
2,此时脚下要敏感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3.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绕行并提示后面行人注意。
当自己摔倒时:

标签:

| 分类:我的活动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累成狗”与“心理排毒”

“累成狗”与“心理排毒”/李忠辉
心理排毒,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垃圾情绪的清理。
其实,作为情绪疏导,有很多方式与途径——
比如观念更新,因为很多时候,仅仅是因为自己头脑中的观念不一样,而导致判断和看法不同,给自己带来压力和情绪。
比如倾诉,因为有人倾听和关注而释怀。
比如听音乐(阅读、看电影等),因为情绪共鸣,而被音乐牵引、转移到不同的情绪境界。
比如和家人在一起,因为安全感和亲近,带来放松而安定的情绪。
比如睡眠,因为强制关机,从而让内心获得休息。
比如转移注意力,强制自己在另一个路轨上前进,排满自己时间,让自己无暇顾及曾经的疼痛,时间久了,就淡忘了。
……
还有运动和按摩,通过刺激身体机能,出汗,甚至进入疲劳的状态,医学研究的解释是运动可以产生多巴胺,内啡肽,这些物质的产生,会让人情绪变好。
其实,运动不只是身体“排毒”,达到美容美颜的效果,更好的作用是让心情变得愉悦。
运动排汗,可以让一个人心理层面的情绪得以“宣泄”、“排放”,心理包袱会变得轻盈甚至消失。
喜爱运动的人会有这种特别直接的感觉,一旦不运动,会一身酸的感觉。
因此,我甚至猜想,负面情绪,是不是很怕累,你运动累成狗了,负面情绪就夹着尾巴逃跑了。
而且,只有正能量、积极的情绪,才会和你甘苦与共,永远和你在一起。
反过来,当你持续地懒惰的时候,负面情绪就容易被你吸引、吸附,负面能量就和你的内心聚集在一起。
个人体验是,越是虐,心理排毒效果越好——身体累成狗了,心情就如同神仙了。
网络资源推荐: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李忠辉主页 http://www.up365.net 
作者微信295930313  本源学习圈 http://bbs.byzone.net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接纳◇解惑◇种善因

接纳◇解惑◇种善因/李忠辉
【接纳】
逆来顺受,是无奈接受,不是接纳;为他人找解释,有时候是接纳(善解人意),有时候不是接纳(给自己找台阶);逆来顺受,是被压迫后的忍受,让自己委屈。
接纳之前是理解,接纳之后是坦然,轻松。接纳是基于理解后的事实尊重,不会觉得委屈压迫。接纳之后,发自内心的包容,尊重。
无欲则刚,更少的欲望,就会更少地被“控制”,更多地获得身心的自由
接纳了,才有包容。包容是一个结果,接纳才是因。
接纳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对一些规律和事实的,觉悟和坦然,不再纠结。对自己掌控不了的事实的放手、豁然、理解与尊重。
【解惑,是最好的收获】
交流,沟通,就是一方有疑问,另一方有思考,尝试准确的表达。
彼此促进的状态。沟通的互动,好的状态,才如此。
一个人说,其他人埋头,嗯嗯嗯,是无法激发表达人更深刻的思考和积累的
为人答疑解惑,收获更大的是解惑的人——当我说了,听者不太明白,我再补充解释,听者还有疑惑,我再换角度,换说法,说的更明白,然后,听者基本懂了我的表达。提问的人,是不是帮助了我更深刻的思考,更全面准确的表达呢?
【种善因】
世人眼里,佛很强大。而佛却强调因果,规律。佛不说自己强大,而是启发世人看世界的心态和方式,然后,悟道。
比如佛说,帮你的人,是善面菩萨,伤你的人,是恶面菩萨,都是“渡你的人”,佛是对现实,无条件的接纳,因为那已经是果,凡事有因。把努力放在种善因这一维度。
给我们的启发就是——做正确的事,努力做。就是种善因。
(父母学堂微信群答疑解惑语录)
网络资源推荐: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李忠辉主页 http://www.up365.net 
作者微信295930313  本源学习圈 http://bbs.byzone.net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该不该和孩子做朋友

该不该和孩子做朋友/李忠辉
李忠辉:
今天,看了一个短视频,一位学者振振有词,说不该倡导和孩子做朋友。
我是倡导平等,和孩子做朋友的教育推广者。今天说道说道这个观点,或者澄清解释下我倡导的平等,朋友的内涵所在。
关于父母和孩子是否该做朋友,我有话要说。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尊重孩子,和孩子做朋友,主要理由说三点——
1,社会进步的趋势。
传统文化里,父母是决定孩子一切的存在,包括孩子的婚姻。社会的进步,自然吸收了利于个人发展的成果。
社会发展,技术也进步,信息技术飞速变化,一个人成长到了可以恋爱和结婚的阶段,可以有足够的“社交接触”及“沟通”,选择余地和范围,指数级地增大。不再是过去,女性待字闺中,认识的男性除了父亲兄弟,就是表兄弟,一年才有一次机会去元宵灯会,接触陌生的一些男性,选择范围很局限。
在那种背景下,父母的决策变得更重要,因为女孩无法充分地了解对方的个性,人品,以及家庭。
因此,在那种特定的社会阶段,父母的意见接近于“至高无上”,让父母成为“不可以和孩子做朋友的阶层”。
也因此,因为父母认知及经验阅历的局限,父母决定权更大的家庭,也一样局限了孩子们一生的发展空间。
2,孩子自主成长,更健康。
让孩子自己选择,取舍,可以让孩子学会承担选择后的责任,不甩锅。
一个孩子,如果凡事可以自己做主,那孩子参与活动、学习的积极性会变得高涨,无论学习还是玩耍。
无论婚姻还是职业,让孩子可以自由地选择,他们的幸福感会更强。
在婚姻问题上,虽然让孩子主导选择,父母退位到参谋的角色,但是父母的人生经验,依然是不可或缺的角度。
3,独生子女环境,孩子缺少同龄朋友。
独生子女环境,或者年龄差比较大的多子女家庭,孩子的成长,缺少朋友,往往独有以前没有的“孤独感”。
而此时,父母如果可以放下身段,倾听,可以更好地沟通,适时地引导孩子。平等,尊重的亲子关系,可以给孩子更好的人格形成环境,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过分压抑的亲子关系,会带来更多孩子人格扭曲的可能。
父母和孩子,从孩子出生就注定了,喜欢不喜欢,都得相处,既然相处,为什么不努力让彼此喜欢认可呢?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的生命是独立的存在,需要呵护,需要尊重,也需要合理的引导和陪伴,我们如果粗暴地左右、决定,或者无原则底线的放任,那都是对生命的伤害、摧残。
父母和孩子做朋友,某种程度上是弥补孩子玩伴不足的“缺陷”,让孩子的心智成长,可以有个伴,让孩子的人格成长,有个“依靠”,情绪宣泄,可以有个“出口”。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体验坚持,感受喜悦

体验坚持,感受喜悦/李忠辉

贝尔奖金获得者罗杰.吉尔曼发现,人体产生内啡肽最多的区域以及内啡肽受体最集中的区域,居然就是学习和运动的相关区域。
科学家发现,多巴胺的产生靠刺激和奖赏,是外界驱动;而内啡肽的产生靠的是心血和汗水,是内在驱动。
学习,运动,跑步,挑战自我等等活动,往往容易促进人体分泌内啡肽。
当我们运动30分钟以上,就会刺激内啡肽的分泌。跑步过程中就有一个奇妙的“极点”。
极点到来之前,人会感到非常疲惫;但是一旦越过了那个点,身体就又会充满了活力,因为过了某一阶段内啡肽就会分泌,让我们变得轻松了。
那些需要坚持的事,往往都容易分泌内啡肽,比如跑步、爬山、朗读等等,除此之外,还有练功、冥想、静坐、瑜伽等行为,也会提高内啡肽的分泌量,因此这些“修行者”也被称为内啡肽体验者。
多巴胺的存在,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凡是让你感到爽的东西,一定会让你痛苦;反过来,如果你不体验痛苦,你就会远离爽的感觉。
内啡肽的产生,也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凡是让你痛苦的东西,最终也一定也会让你如愿以偿,功成名就。
其中道理,给我们启示:无论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遇到困难,咬牙坚持一下,内啡肽就会给我们带来愉悦感;
一旦我们的坚持成为习惯,我们就会爱上学习或者工作,爱上生活中遇到的所有困难。
网络资源推荐: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李忠辉主页 http://www.up365.net 
作者微信295930313  本源学习圈 http://bbs.byzone.net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减肥策略及感悟

减肥策略及感悟/李忠辉
上一次(2009年)是戒烟,在本源学习圈论坛记录了。
这一次是减肥(从4月6日开始,VIP微信群里定期分享数据,大家共同监督和见证),做个小结发布下。
第一阶段,结构性断食。
无意中看到一个减肥方案——早上吃鸡蛋,管够;中午吃卤牛肉,管够;晚餐吃黄瓜,管够。
觉得既然有肉有鸡蛋吃,应该不难,于是开始执行。Day1~Day9,减重5KG,效果明显。
Day10去爬山,体能下降严重,自测体能不如正常值的三分之一,几近虚脱。
第二阶段,均衡饮食法。
薄荷健康上,通过控制卡路里的方式,严格控制进食热量及结构。
增加一些难度,晚餐严格禁食碳水、蛋白质及脂肪。限于蔬菜,管够。
一个专家提醒,我基础体能强大,能坚持7天以上,正常的人2-3天就不错了。
Day10~Day50,减重3KG,效果不太理想,但是达到预期。
期间如果讲课,如果爬山,晚上适当进食碳水及蛋白质;期间有几次旅游及聚会,尽量少吃脂肪。
这个阶段,不断地总结经验,会持续到6月底,要完成总目标15KG减重目标。
间隔地实施1-2天结构性断食计划。
第三阶段,TABATA,HIIT。尚未实施。
不管6月底是否完成减重目标,都计划在6月底开始实施室内减重操。
【减重感悟】
前三天,结构性断食(不摄入脂肪及碳水)带来身心的“折磨”,不只是身体感受到吃饱了还很饿的感觉,心理也感受到极度的自虐。
我深刻地体验了,改变一种长期的惰性从一个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难度有多大。
对家长对孩子,难度都是一样的,在努力的过程中,真的需要策略,毅力,耐心,以及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第二天开始,那种饿感似乎是发自灵魂深处的,此刻如果缺少鼓励,缺少支持,可能瞬间让我的坚持崩溃,大概,孩子的努力坚持也会如此。
好在我做了一些铺垫和准备:1,作为成熟的人,我做了强大的意识驱动准备;2,我做了舆论环境准备,公开宣布我的计划,寻求监督;3,与家人沟通,寻求支持和理解,涉及饮食准备及心情呵护。
改变一个旧习惯(惰性)的时候,尤其在最艰难的时候,分分钟都想撤退。强大如老李,尚且如此,大家想想,你会如何,孩子会如何?
可见,家人给力的支持与鼓励,合理且及时的环境监督,更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是不是都很重要和关键呢?
最给力的激励,当是女儿承诺,我达成减重目标后,她陪我爬深圳十大高峰。

标签:

| 分类:我的活动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孩子跳楼说明了什么

孩子跳楼说明了什么/李忠辉
过去的几个月,圈子转发了几个发生在身边的孩子跳楼的新闻。那些失去生命的孩子,是用生命来警醒依然迷糊的家长们,代价高昂。
轻生孩子父母当然需要安慰,可对其他围观家长来说,更需要的是深刻的反思。
老李以为,对大多数孩子轻生案例来说,心理脆弱是主要的基本因素,而导致这个结果的主要责任,却在家庭。
孩子一生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家庭教育。
面对孩子轻生,大部分人都在感慨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而不去思考孩子的心智模式如何形成的,不去检点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沟通模式。
在一个家庭中,教育理念和沟通模式很重要,这会确定孩子的“心智模式”(言行背后的逻辑)
错误的家长行为,就是过分紧张孩子的成绩,不满孩子现状,只考虑自己的要求和愿望,有不恰当的期待,经常地忽略孩子的感受。
合理的正确的教育理念及沟通模式,应该是可以为孩子分担压力和安抚情绪,可以激励孩子——让孩子压力有合理宣泄渠道,让孩子的动力有及时获取的源头。
在老李的VIP学习群里,大家讨论热烈,比如——
有家长说,我们小时候父母哪有这些烦恼,没有什么是打一顿解决不了的。
老李想说,如果现在父母的沟通和以前没什么区别,那现在父母的教育理念和以前是区别很大的。
现在的独生子女父母输不起,功利心强,所以教育更用力,可是,更多努力用错了地方,用错了方向。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