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同难题,妈妈应该怎么做

面对不同难题,妈妈应该怎么做/李忠辉
A。当孩子不想睡觉
不能这样说:这么晚了,别玩了,快点睡觉去。都说几遍了,还不听!
这样说【给孩子选择机会】:还有20分钟就该睡觉了,你是想玩一会再洗漱,还是洗漱后到床上听妈妈讲绘本呢?
【当需要提醒孩子放弃一个有趣的事,去做应该的事,我们正确的做法,是给孩子一个心理的缓冲,唤醒孩子内心的理性选择。】
B。当孩子磨蹭
不能这么说:你还在哪里磨蹭什么,快点啦,都这么晚了!
应该这么说:我们还有10分钟就出门了,你是现在是一个人在家待着,还是跟妈妈出门呢?
【让孩子主动选择,体验不同决策的结果及好处。】
C。当孩子说不
不能这么说:你小孩子懂什么;我是为了你好,必须听我的;乖,听妈妈的。
应该这么说:嗯,你可以说不。但是,我想听你说不的原因,让我可以更好地理解你的想法。
【孩子说不,是心理成长。妈妈们不该烦恼,而应该适应,而且欣喜。】
D。当孩子不小心弄坏东西
不能这么说:你看你,怎么这么不小心!这东西很贵,下次不给你买了。
应该这么说:没关系的,这次有了经验,下次就不会弄坏了。每个人都会犯错,妈妈也会犯错,重要的是想办法弥补,处理。
【重要的不是责任界定,而是对错误的态度以及及时处理的措施。】
E。当孩子不想理我们
不能这么说:跟你说话呢,怎么不搭理我!怎么回事?
应该这么说:宝宝,妈妈感觉你有心事,妈妈能帮你吗?跟妈妈说一说,说出来心里就舒服了,妈妈很担心你!
【有时候给孩子一个处理自己情绪的时间和空间,也很好。妈妈们不要心慌。】
F。当孩子不愿意分享玩具
不能这样说:你让他多玩一会,他是客人。
应该这样说:你是先玩5分钟,后给他玩10分钟呢,还是让他玩5分钟,自己再玩10分钟呢?或者你给他另一个玩具?
【让孩子享有主动选择的权利,体验分享的好处】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1 | 浏览: |阅读全文

孩子不能要太多玩具/李忠辉

孩子不能要太多玩具/李忠辉
有时候,玩具太多,反而会让孩子的发展受到伤害,尤其是专注力的发展。
影响孩子的专注力
曾经有位妈妈提问:
孩子的专注力不行,前一分钟还在玩这种玩具,下一分钟又已经拿出另一种玩具玩起来了。不到十分钟,客厅就被玩具全部堆满了。孩子玩玩这个,又玩玩那个,每个玩具玩不过两分钟就换掉。
原来,都是玩具太多惹的祸。妈妈喜欢给孩子买玩具,加上亲戚朋友也经常给孩子送玩具,孩子的玩具已经堆满了一柜子。加上妈妈没有给孩子建立玩玩具的规矩,如一次只拿出一件玩具玩,玩好了再放回去,所以,当孩子在同一时间面对这么多玩具的时候,就难免产生“猴子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的心理。
其实,并不是孩子的专注力天生不好,只是父母给他的选择太多,分散了他的注意力。所以,如果家里玩具多,玩具的收纳和规则建立非常重要。
对于小一点的孩子,我们可以把玩具藏在一个封闭式的柜子或箱子里——避免让孩子同一时间内看到太多玩具,一次只给孩子一个玩具玩,这对孩子专注力的培养和秩序感的养成很有帮助。
等孩子两三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培养孩子玩玩具的规则意识了。可以给孩子自主拿玩具玩的权利,但要与孩子约定好,每次只能玩一种玩具,不要把玩具都拿出来放在他面前,如果想玩另一种,要先把之前拿出来的玩具收纳好。
阻碍孩子深入探索
有位妈妈问:
我看别人家四五岁的孩子摆积木都能摆出好多立体图案来,可我家孩子却总是摆一下就不摆了,而且永远都是简单的平面形状。
我给了他买了五六种不同的积木,木制的、磁力片的、插管的、乐高式……都有,可是他却没有一样能玩好。对别的玩具,也是一样。感觉他对玩具好像并没有什么热情。不知道怎么回事。
原来,这位妈妈太心急了,两岁时就给孩子买了很多积木玩具。甚至有些玩具,如乐高式的场景积木,完全超出了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当孩子总是有太多选择,或者无法驾驭时,就产生了挫败感和无力感,自然对眼前的玩具失去了兴趣,没有了探索欲。
即使孩子的玩具都是适合他这个年龄阶段的,也是孩子喜欢的,玩具也不宜多。因为孩子小的时候,脑部神经尚未发育健全,选择能力和控制能力不够成熟,玩具如果过多,刺激过度,信息过杂,也很容易使大脑形成的各种“兴奋灶”之间互相影响、干扰和制约,阻碍神经系统的发育。所以,如果玩具太多,孩子很容易“浅尝即止”,无法深入探索。结果什么也玩不好,一直处于简单的摆弄阶段。
玩具太多,会让孩子的发展受到伤害,尤其是专注力的发展。
看来,玩具数量真的不宜太多,一段时间内一两个足以。除此之外,还想给你几个重要的玩具使用建议:
——残缺的玩具不要扔,它们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玩具玩不了多久就会坏。因为他们的探索欲太强,总是想着怎么把玩具鼓捣坏了,看看里面到底藏着什么秘密。所以,经常有妈妈抱怨,说家里的小男孩就是个捣蛋鬼,玩具买回家不到两天就坏了,坏了又要买新的,家里每个月的玩具支出就五六百。
其实,玩坏了的残缺的玩具也大有用处,它们反而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家也有个破坏力很强的小男孩,和爸爸一起拼好的小颗粒乐高警车,宝贝不到一个星期,就全面拆解了,然后就各种零件缺失,再无法复原,于是又要求

标签:

| 分类:老李文摘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10种亲子教育行为因果

10种亲子教育行为因果/李忠辉
有时普通家长与优秀家长,距离并不远。
曾经有人问,学心理学的会教出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没有谁能主宰孩子们的命运,包括老一代的那些杰出的心理学家们。
心理学,只能帮助我们离“懂孩子”更近一步,在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会有更多的头绪,而不是像一只无头苍蝇乱转。
==小时候爸爸帮忙洗澡的孩子,未来社交能力会更强
英国心理学家霍华德.斯蒂尔曾经长期跟踪过英国当地的100个家庭,记录孩子们从0岁起经常是哪个大人给洗澡的,在这些孩子14岁那年,实验人员通过调查问卷了解这些孩子的社交情况。结果发现了一个规律:那些童年时期从没让爸爸洗澡的孩子中,30%会经常跟同龄孩子有冲突;而那些童年时期平均每周让爸爸洗澡3-4次的孩子,他们跟同龄孩子的冲突只有3%。
研究人员认为,孩子们除了在肌肤接触中获取安全感外,爸爸们刚毅、理性的处事方式给孩子带来了稳定的情绪,孩子懂得更理性地对待人际冲突。
==父母从小陪伴并亲自早教的孩子,智商将至少提高29分以上
儿童心理学家Harold M. Skeels曾经研究过一些孤儿院和福利院的一些孩子。其中他对25名进行了长期的研究。这些宝宝从2岁前已经被送到孤儿院,是因为智力落后被父母遗弃的。后来,孤儿院将其中部分被认为状况太差的送到了福利院。这幸运的25个孩子后来被不同家庭领养。这些家庭的养父母充满爱心,给孩子爱和关注,还像普通儿童那样给予智力刺激。后来,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孩子们的智商普遍提高了29分以上。
孩子们由于父母的陪伴,会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并且父母亲自给予孩子的智力刺激是最简便、高效和具备持续性的。孩子成长最好的老师,原来便是父母自己。
==孩子从小按需喂养,会养成主动性格;规划喂养,会养成被动性格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Dollard,J.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那些婴儿时期采用不同喂养方式的宝宝,到他们稍大时会表现出不同的人际关系心态。值得注意的是按需喂养型的孩子和规划喂养型的孩子。其中按需喂养便是孩子肚子饿哭闹时父母根据宝宝的需求不定时喂养,规划喂养便是父母每天固定宝宝的喂食时间喂养。那些总会第一时间被满足饥饿呼唤的孩子,长大后在跟人交往方面显得积极主动,而那些历经饥饿拒绝和挫折的孩子,长大后在跟人交往会较消极和被动。
==2岁开始如厕训练将在3周内取得成功
儿童心理学家Michael Luxem认为,父母训练孩子如厕不要太着急。那些过早训练孩子如厕的父母总会经历失败和煎熬,比如那些在宝宝1岁半或更早训练如厕的父母,他们会经历至少10周的失败。如果太迟如厕训练,比如当孩子上幼儿园还不懂,便会伤害孩子的自尊。但那些在孩子们刚好2周岁时进行训练,常常会在3周内取得成功。

标签:

| 分类:老李文摘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没有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深情

没有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深情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科胡特,创造了两个充满诗意的句子:没有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深情。
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没有敌意的坚决,即我有一个坚定的、与你不同的立场,我拒绝你,不按照你的来,我坚决,但毫无敌意,不会说你错了。
不含诱惑的深情,即我爱就爱了,没有条件,也不会对你的回应有预期,更不会诱惑你,弄出是你需求我的境况。
这两者,都有清晰的自我。
我拒绝你,但不是因为你错了;我爱你,也并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更不是要你回报什么,我就是爱你。
而敌意与诱惑,都是让对方后退或前进,而躲避了自己。

网络资源推荐: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李忠辉主页 http://www.up365.net 
推荐注册,交流成长:本源学习圈 http://bbs.byzone.net 互动Q群:52700289

标签:

| 分类:老李文摘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分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