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场与退场

进场与退场/李忠辉
孩子不断长大,我们会主动地选择放手。
因为我们放手,孩子才会更加独立,更好地成长。我们不放手,孩子长不大。我们放手,是遵循规律。
孩子长大的过程,就是不断挣脱我们束缚,不断离开我们的过程——
从母体离开,是生命的出生。
从对父母依赖的离开,是青春期的“心理统合”。
孩子离开我们,不只是生命的,心理的,还有时空的——
幼儿阶段,孩子大部分时候随时在我们身边,直到上幼儿园,放学时候,还和父母“腻在一起”。
小学阶段,孩子上学了,也独立分床睡觉了,周末会到父母身边“打闹”。
中学阶段,大部分的孩子都住校了,周末才回家。父母第一次感受到“空巢”的落寞。
大学阶段,孩子们寒暑假,才能回家了,甚至因为实习,旅游,恋爱,假期都不回家,还得父母额外支出部分费用。
工作阶段,孩子在一个城市还好,时不时可以回家,不在一个城市,回家的时间安排,难度就大很多了。
成家阶段,孩子一旦有了一个新家庭,开始忙碌自己的孩子,要供楼,供车,要更加拼搏去挣钱。
当孩子们的时间被更多重要的事情分割和占用,当孩子们和精力被更多难以放开的事情拉扯和围绕,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我们的角色就会主动或者被动地“退出”,从主角变成了配角。
一方面是孩子不断成长,能力,见解,思维,精力……都可能完胜我们,我们此刻仅剩的只有对孩子的爱和牵挂,仅剩的只有我们可怜的一些人生经验。
如果此刻,我们没有可供孩子们借鉴的经验,我们就只剩下爱和牵挂了。我们只能被照顾了,我们的“退出”就是被动的,孩子的“进场”也是被动的。
我们不妨多多地关怀我们的父母,多尊重体谅,让父母心甘情愿“退出”,我们温柔地“进场”,给孩子们未来的“进场”打个样,做个示范。
我们不妨,多多地关爱孩子,尊重和体谅孩子们的想法和安排,时不时给孩子机会“进场”,类似演习,我们创造一些机会,通过求助,让孩子们“进场”扮演主角的角色,我们做陪练,做配角,我们要择机“退出”,直到有一天,我们可以看见孩子们幸福且有能力完全兑现所有的责任,我们就可以放心地、心甘情愿地完全退出。
网络资源推荐: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李忠辉主页 http://www.up365.net 
作者微信295930313  本源学习圈 http://bbs.byzone.net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让情绪改善,让内心充盈

让情绪改善,让内心充盈/李忠辉
一个VVIP的学员在跟踪咨询的记录里提及,通过学习,自己面对孩子,放手了很多,包容了很多。
但是,她依然感到压力无处不在——
夫妻关系、孩子教育、各种家庭琐事……好像所有事情都是我一个人在操持,老公就是一个孩子,情感迟钝,从不分担教育和家务。我一直有个愿望,哪天我能什么都不管,逃离这一切。
(隐私因素,有删节处理)
李忠辉老师的回复:
我们在VIP群里的深度讨论,你都在记录里存档备份了,很好。
从你所说的一些细节,主要是你自身的情绪来源及管理的问题。
我记得,你参与过不止一次的情绪管理研讨和深度学习,但你似乎没打开内心,积极主动去晾晒“问题”以及“烦恼”,导致老李的分析和建议,大家的讨论,依然和你内心感受隔离了一层纸。
我们需要在你内心挖呀挖,种下一颗积极的种子,开一朵让你内心有光的花。
所有情绪的根源,都源于自己内心的观念,见老李博客文《衡量世界的尺子》。
因为你有期望(对孩子,对老公),所以就有不满和焦虑,你有自己的尺子,就会对他们有衡量和判断。
一句话,情绪,就是你内心观念和现实情况有冲突,因为内心纠结,所以内心过不去。
我们如果简单地批判你内心的东西,你会感受到被否认的疼痛,会抵触行动和改变。
但是,如果你自己主动去梳理,去取舍,行动和改变,就相对容易一些——那些观念是在你成长过程中,工作和生活中沉淀下来的部分。
在改变自己观念之后,配合一些沟通和引导的技巧,一起去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夫妻关系的问题、教育的问题,一般都会事半功倍。
客观说,你的老公和孩子有没有问题呢,当然也有;但是,你是学习者,那么,你就是改变者。
改变者,当然会更辛苦,付出也更多,但是,你对家庭幸福的作用和贡献也更大。为了一家人的幸福,这份辛苦,值得。
所有的改变,要从自己内心开始,爱自己,给自己内心“充电”,当你内心有了足够能量,你才有能力处理各种问题,让问题们“手起刀落”。
你仔细思考下我的这些分析,看看如何学习和行动,会更有效率。问题之外,让情绪改善,让内心充盈。
网络资源推荐: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李忠辉主页 http://www.up365.net 
作者微信295930313  本源学习圈 http://bbs.byzone.net 

标签:

| 分类:咨询案例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孩子的人际交往,如何陪伴

孩子的人际交往,如何陪伴/李忠辉
一个VVIP学员,提及孩子密切交往的几个同学,最近发生自残的现象,令人担忧。
好在学员积极参与了VVIP的学习,亲子关系基本融洽,孩子有充分的沟通及情绪宣泄渠道。他们通过和孩子的沟通,了解了孩子的看法,发现孩子并不赞同这个同学的做法,同时了解到孩子交往圈的小伙伴们,父母的教育都存在不同的问题,孩子的情绪宣泄缺少合理的出口。
不过,这个学员还是担心孩子未来成长受到负面干扰,在VIP跟踪咨询的帖子里总结了老李提及的建议和倡议。作为自勉,并征求老李(李忠辉老师)的建议。
1,青春期,给孩子更多包容和尊重。孩子需要时,我们随时在;孩子不需要我们甚至“嫌弃”我们时,闭嘴,站到一个稍远的距离,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合适的时候当好倾听者、支持者、认识有深度有经验的亲人。
2,多观察、多呵护孩子的情绪,绝对不强压,即使做不到有效帮助,也绝不火上浇油。
3,多些体育锻炼、户外活动,多出汗,运动是最好的解压方式。
4,适时做好生命教育,通过鲜活的案例,和孩子探讨生命高于一切的意义。
5,及时推进情感教育,通过交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爱自己、什么是爱家人、什么是爱朋友。
李忠辉老师回复:
你们的处理基本到位,总结的自我提醒要点也很好。补充一点——
孩子的学校、活动圈、亲友圈、隔壁邻居等伙伴的接触,你是无法隔绝和阻止的,甚至要鼓励接触,为接触提供各种支持。因为,那是孩子人格成长的关键部分,情商成长的必须部分。
对这些接触中遇到的“意外”、“冲突”,父母的陪伴和参谋角色,就很有必要而且重要了,此时需要了解的是孩子的想法,判断,以及取舍。必要的时候(孩子无所适从的时候),提出看法和建议,以至于直接分担或者承担全部责任。
一句话,我们不能阻止孩子接触什么,但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感受和看法,引导孩子的思考,了解孩子最终的取舍以及理由。
网络资源推荐: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李忠辉主页 http://www.up365.net 
作者微信295930313  本源学习圈 http://bbs.byzone.net 

| 分类:咨询案例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再说接纳

再说接纳/李忠辉
很多书籍定义和解释“接纳”。
我们圈子,也经常提及面对孩子,首先要做到“接纳”。
可接纳,到底是什么内涵呢,我们不妨再来讨论下,展开下。
1,当你要去改变对方的时候,就没有接纳。
改变意图的背后,就是你的不满,你的期待。如果你的努力方向和孩子的意愿吻合,那改变可能是顺利的,你只要给助力即可。
但是,如果你的努力方向,和孩子的愿望相左,恐怕你的郁闷和孩子的烦恼,都会同时产生。
接纳,就是放弃改变。尤其是自以为是的改变和努力。
2,当你要尝试消灭对方的一个行为,一个想法的时候,就没有接纳。
人总是习惯用自己脑海里的想法,自己的标准去衡量身边的人,衡量外面的世界,做出判断,从而尝试去消灭一些自己不接受的言行。
一旦你这么做了,那就没有接纳了。
接纳,是放弃消灭。消灭是你主动地去扭曲和去除,而唤醒对方内心的意识和动机,则是有效影响。
一旦对方觉醒了,自己可以改变,无需你的“消灭”。
3,一旦你感受到了对方的坚持,无视你的想法和标准,你收到了敌意,那就没有了接纳。
敌意的根源,在于你与对方不同的思路、想法、愿望、目标、方式……接纳是认可对方有自己的选择权,自己可以承担结果。
不再敌意,就是接纳。
4,如果你总是指责抱怨,那就没有接纳。
面对一个人,你总是看见不足,看见和自己想法、意愿、标准不一致的言行,你总忍不住说出来,批评,指责的时候,你表达的就是负面评价。
如果你能够换个方向,发现一个“立体”、“全面”的人,在各种评价里,选择积极的一面,指出和表达,这就是接纳。
5,如果不是有教无类,那就是有分别心,就不是接纳。
接纳是预设优秀信念,是假设孩子都是对的。先预设孩子的逻辑都是合理正确的,让孩子去论证,得出对错的结论。
在不同孩子之间,不因为偏爱而有“双标”,而有偏爱,而有分别心。
能够面对孩子,区分处理,积极的肯定,错误的帮助解决,就是接纳。
6,如果你一直纠结在孩子的对错,就是固执自己的标准是正确的,那就没有接纳。
当你撇开了教育的宗旨,总是纠结孩子的对错,让自己不满,不舒服的时候,你就掉进自己的逻辑陷阱了。
因为你假设自己是对的,你才会简单地自以为是地去评价孩子的对错。
如果你明白了,你也不一定是对的,你可以开放心态去和孩子沟通,一起面对难题,孩子可以从思考中获得甄别的能力,这点,才是孩子成长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才是教育的意义,才是父母和老师存在的价值。
如果,你可以放开对错的纠结,遵循让孩子体验,孩子思考,孩子决策,孩子承担的思路,那就是接纳。
以上只是老李阅读和实践之后的思考,表述。鲜活的启发,应该在大家的案例之中。
欢迎大家来到老李的直播间,一起分析一起探讨,共同成长。
网络资源推荐: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李忠辉主页 http://www.up365.net 
作者微信295930313  本源学习圈 http://bbs.byzone.net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夫妻和谐的几个关键

夫妻和谐的几个关键/李忠辉
——学会懂身边的人
很多时候你内心如何想,身边男人是不知道的;男人怎么想,身边女人也不知道。
然而,懂电脑就会用电脑,懂车就会开车,懂男人,就会懂得“驾驭”他,懂得沟通,表达感受。
很多时候男人喜欢听到直接的表达,而女性喜欢内心自我感受那些细腻的情绪。这是性别差异,也是两性沟通的鸿沟。
——什么人进步最大
本源圈子那些改变大的女学员,都是老公积极支持,为老婆进步不断点赞的,点赞就是优点的放大器,持续加油的油门。
——情绪的根源
很多时候,一个人情绪的根源,是你对世界对人和事的看法,经常反思和调整自己的观念,想法,可以消除很多根源性的情绪。搁置,疏导,只是情绪发生后的处理。
尤其是不善于沟通的人,让很多想法停留在自己内心,而不去交流看法,通达彼此。而“动”自己头脑里的想法和观念,只有自己可以做到,别人却难以做到。
——对男人要学会提需求、说感受
男人大多数看不见女人内心,并非没良心。你说了感受,他会在意,你说了需求,他会重视。
不然男人为什么信“女人心,海底针”,就是他们绝大多数人,都看不见女性内心所想,所感,所以才迷茫和无措。
如果要求,你是王,他是被驱使的,因此作为走卒,男人一般选择拒绝。然而,你提需求,男人雄心和责任感爆发,有成就感,一般会积极响应。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就是充分了解自己老公,避其所短,用其所长。
而不是用自己尺度去衡量世界的男人,总觉得别人家的男人优秀,自己家的窝囊,其实窝囊的是自己没有发现男人优点和善于使用其优点的心得。
任何一个男人,用好了,都是金光闪闪的英雄。
任何一个性格特点,都有其反面,如果你抓住积极的一面,不断强化,欣赏,你家的男人就会茁壮成长为你期待的样子。
如果你,抓住性格的一个负面,一直纠缠不休呢,结果呢,也恭喜你,你会如愿以偿,那些负面的也纠缠你,不死不休。
家里很多事,如同管理,不是一个人不行,是你没有把人才放对位置。
最忌讳的是你擅长不擅长的做了,尤其把对方擅长的都做了,这才是最大的错误。
一个家庭总有一个合理的分工和责任范围,或者合作,或者分工,都可以分享成就感,分担责任。
网络资源推荐: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李忠辉主页 http://www.up365.net 
作者微信295930313  本源学习圈 http://bbs.byzone.net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从“瓜子效应”说开去

从“瓜子效应”说开去/李忠辉
瓜子效应:无论人们喜欢与否,很容易拿起第一个瓜子:一旦吃了第一颗,就会吃第二颗、第三颗......停不下来;每嗑开一个瓜子,人们马上就能享受到一粒瓜子仁给嘴巴带来的快感。对嗑瓜子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即时的回报,就是这种即时回报“微妙”地激励着人们不停地磕下去。
看到瓜子效应,我想起了之前想写的一篇文章,这里分享下,作为文章的部分。
瓜子效应,说的是人为啥会嗑瓜子上瘾,连续不断,要是可以应用到自己和孩子的学习上,多好啊,能做到吗,能!
核心要素就是,即时强化,持续强化。
好比开车里面的操作技术:持续慢加油,车速很快就提起来。“点刹”(有ABS防抱死系统的,自动完成了),让车稳定地降速,直到停止。
其实很多家长的教育行为中,有类似的做法。
不断给孩子适度的激励,点赞,每天点赞,这就是“持续慢加油”,孩子感受到被欣赏,被激励,而充满动力,不断进步,进入一个稳定而快速进步的成长状态。猛加油可以不,不可以,被加油的物体会有强大的反向作用力(物理学会告诉你为什么)。持续是一个关键,慢加油是一个关键。
不断给孩子抱怨,指责,每天不疲倦地唠叨,总是表达对孩子的不满,即便嘴上不说,眼神里,脸色里,都还是不自主地“泄露内心机密”,孩子被持续的不断的“负面刺激”,效果类似“点刹”,进步和成长的步伐,稳定而有效地慢下来,以至于停止,甚至倒退。猛刹车可以不可以,不可以。车缺少平衡系统的时候,会侧滑,会甩尾,会翻车出事故。
为什么大部分家长,选择了“忍不住自己的唠叨”给孩子“刹车”,而不是“充满喜悦地欣赏孩子”,给孩子“持续慢加油”呢?
因为家长在生活中工作中,压力大,情绪管理不好,很多压力在潜意识里挥之不去,那些负面的能量和观念如同“木马病毒”,附着在日常的言行当中,打着“爱孩子”、“关心孩子”、“为了孩子好”的旗号,持续地伤害着孩子。很多多妈妈们,爸爸们,把自己的努力,当做努力,当做牺牲,当做对孩子的爱。
大部分人,言行都是自己潜意识指挥的,意识强大的人,才会不断审视内心,纠正自己潜意识的“错误动作”。
如何做到,经常的反思,让意识变得强大起来呢?一个有效的方式,就是学习,持续学习和思考,指导自己的实践。另一个有效的方式,就是在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圈子,在你愿意剖析自己潜意识,内在的时候,有老师可以帮助你梳理,指点一二。
早就想写的一篇文章,居然以这种分享方式,成文了。
等我发独立博客和公号,大家记得去点赞。
我想,这个时候,大家就懂了,我为什么要大家,坚持不断地给孩子点赞了。为什么我要求大家坚持VIP记录了。
坚持的结果,会有奇迹。圈子里进步大的学员,莫不如此。从乡党,美妙,苑榕,到后来的宏文武,以及最近的瑞瑞。
甚至那些没有一直坚持的学员,进步最大的阶段,就是坚持记录的阶段。记录不只是给老李看,记录本身就是梳理自己的“行为”和“思路”,让自己获得进步。
不愿意写,有时候是忙,但背后动机,或者说阻力,还是不愿意收拾自己,因为记录一旦完成,基本是一次自我剖析,自我批判。有的人不喜欢这种感觉。
谁说记录一定是记录自己和孩子问题的呢,你和孩子的丁点进步,都可以记录的。如果你只是记录问题,说明你脑子里想的只是问题,看到的都是问题。如果你还能记录更多的进步,那就是自己的“观念革命”,大的变化和进步,就在不远的未来了。
讨论引发一篇文章的灵感,可谓思如泉涌,说了一直想说的话。
感谢大家的不断关注和点赞(持续慢加油)。
网络资源推荐: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李忠辉主页 http://www.up365.net 
作者微信295930313  本源学习圈 http://bbs.byzone.net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让孩子学会自己检查作业

让孩子学会自己检查作业/李忠辉
费费:
我觉得,可能是自己内心太焦虑,想要安排和做的事情太多,以为自己安排的很好,如果孩子没做到,就比较焦虑,生气。
李忠辉:
焦虑,大部分是源自自己不符合实际的想法。
费费:
其实有些自己定的小目标,我自己都没有完成,还想要求娃做这个,学那个。
现在我家宝贝才7岁,经常陪孩子作业,如果形成对他发火的习惯,以后就不好办了。修炼自己内心,不过是嘴上说说,实际又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李忠辉:
为啥要给孩子看作业,是陪,还是检查。
适当陪可以,检查作业是错误的,几年后,你一定来问新的问题怎么解决——
比如,孩子粗心大意怎么办……孩子不会自己检查考试,作业,怎么办……孩子不懂检查自己错误,这是一个人生的坏习惯,祸及一生。
父母只是避免了孩子一些作业错误,却可能耽搁了孩子的人生; 一个人,必须从小就懂得检查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
费费:
嗯嗯,好的,逐渐放手。
娃现在没有自己检查的习惯,给他说有错,他都不知道错在哪里。老师提醒的及时,是要自己学会检查才是。
李忠辉:
不会就问,有时候我们鼓励少了,孩子会不敢问家长和老师。
批评多了,孩子会怕怕的,不敢说话,不敢提问。
错处都是你提出来的,不是孩子自己检查出来的,当然孩子不积极。
自己检查出来错误,有成就感;被人指出来,是挫败感,失败感,丢失自信。
费费:
明白,多鼓励,适当表扬,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
嗯嗯,我娃有个缺点,就是不能当众批评他,老师不能当众批评,否则情绪和行为会变得逃避。
我在外面当着他同学家长的面指出他的不对,他会很生气,跑开,不理我,也不和同学玩了。
开学时,因为站队讲话,被老师批评,让他站到队伍后面,孩子就生气了,也不听老师的,硬是自己站回队伍里。第二天娃放学,主动和我说,妈妈今天我站队没有说话。
我想娃可能就是比其他孩子在挫败感,失败感上更敏感一些,可我也不知道如何帮助他。
李忠辉:
不喜欢公开批评,不是缺点,是正常表现,没有人喜欢的。
如果对孩子的评价公平一些,公正一些,对他的优点也明察秋毫,而不只是盯着缺点,或许孩子可以更坦然地面对批评。
当然,批评尽可能地私下进行,会更有效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丽丽:
我也想知道,咋样能让娃自己检查作业。让他检查就是眼睛瞄一眼,然后说检查完了,我再去看,就一堆错!
李忠辉:
孩子怎么学会走路的,吃饭的,原理一样。
丽丽:
放任自流?冷眼旁观?
李忠辉:
孩子走路的时候,吃饭的时候,你放任自流,冷眼旁观的?你详细说下,孩子如何学会走路和吃饭的,必须详细说。
丽丽:
我还真得好好回忆下。请了阿姨带,我自己也有带,但是阿姨带的多。

标签:

| 分类:咨询案例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面对聪明的孩子,如何坚持规则

面对聪明的孩子,如何坚持规则
瑞雪丰年:
我有种感觉:自己改善后,孩子怒气也淡了好多,孩子之前积累的怒气不知道是不是被抚慰了,他知道现在没理由向妈妈发火了。
孩子愿意告状,不内耗,是好事。
威可:
孩子会顶嘴,算是一件好事不,这样他的内伤也少点。
瑞雪丰年:
不内耗的方式不是顶嘴来完成的
李忠辉:
要警惕孩子这种“自欺”方式的心理平衡。父母要首先改善自己。
这种不得已的变相妥协,以后可能成为放弃,回避矛盾的一种习惯行为。骂骂咧咧地放弃,走开。
还有,错了要道歉,更要改正错误。这个身教,要从父母开始,示范。
瑞雪丰年:
李老师的宝藏需要大家挖一挖,不然沉淀了,看不到。
墨翠:
现在的孩子真的很会,我同事的儿子怎么说都有理,他妈压根不是他对手,每次看到我都担心,他妈很矛盾,一会儿沾沾自喜儿子很聪明,一会儿又忧虑儿子太聪明,其实就是孩子不断钻空子,发挥小聪明而已。
威可:
是的,耍小聪明,不良行为,要改改,我们家也会耍小聪明。
李忠辉:
小聪明要给孩子发挥的空间,违背做人原则和家庭规则的小聪明,要不惜代价堵死(需要父母智慧,敏锐)
瑞雪丰年:
对,还是回归到原则的定位和把握上,家长自己心中有尺,才不会被孩子行为左右——严了伤害到他,松了,溺爱害他。
心中稳了,哪怕自己做法有失误,也不会出现左右摇摆的态度,其实在行为和态度上,孩子更能感受到的是家长的态度,态度动摇会让孩子很迷惑。

标签:

| 分类:咨询案例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一个家庭的格局与温度

一个家庭的格局与温度/李忠辉
乾坤天地阴阳。父亲是“天”,可以高瞻远瞩,决定着家的高度与格局;母亲是“地”,温柔包容,决定着家的气氛和温度。
父母的角色作用如果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那就是一个家庭最好的生态环境,最好的风水。
在一个家庭里,父亲的角色带给孩子的影响,一个是规则秩序,一个是眼界格局;而母亲的角色带给孩子的影响,一个是承载包容,一个是爱与温暖。
父母是为孩子以身作则的榜样,所以父亲的眼界,决定了这个家庭孩子成长的可能空间维度:高度、宽度以及目标。父亲的格局,决定了一个家的方向。
父亲允许和鼓励孩子尝试什么,有引导孩子的能力和眼界,这父亲的眼界,无疑就蕴藏着孩子的未来。
母亲包容和接纳什么,孩子就懂得了如何跌倒了再爬起来,知道了鼓励和温暖,就是自己不断前行的动力。
妈妈快乐则全家快乐,妈妈焦虑则全家焦虑。妈妈的情绪,基本左右了一个家庭最基本的情绪底色。
《处世悬镜》里有一句话:“家有戾气,必衰;家有和气,则昌。”
一个情绪稳定、包容而善解人意的母亲,是一个家庭的的护佑所有人的“菩萨”。
孩子最初从父母那里,接触外部的世界,认知外部的世界,通过和父母的互动,通过父母的引导,逐渐形成探索世界的方式,思维模式。
父母作为最优秀的陪伴者,给孩子带来教练式的影响力。
如果孩子可以逐渐变得优秀,一定和一个家庭的“染缸”模式,“沉浸”模式有关,和父母的素质有关。
父母的品质,就是孩子的底色;而父母的素质,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是做乘法。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沟通,怎么办

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沟通,怎么办/李忠辉
李忠辉:
说一个现象,很多案例都出现的。
就是随着孩子长大,很多人发现孩子不愿意说话了,而且和同学聊的很好,就是和父母没话说了。
我们讨论下,尝试分析下原因,大家试着破解原因。
诺诺:
孩子觉得父母烦了。
瑞雪丰年:
父母。和孩子没共同语言、话题。
诺诺:
父母和孩子观点分歧。
瑞雪丰年:
父母沟通功利性太强,被孩子一眼看穿,很low。
瑞雪丰年:
孩子们心里疲惫,除了到家吃饭睡觉,懒得多说一句。
李忠辉:
这疲惫和第一点,烦,类似。
没有心情去主动沟通了。因为预期不乐观,于是放弃,就是这种状态。
还有呢
瑞雪丰年:
孩子的观点被否定、打击的时候多,无法正常表达自己。
李忠辉:
父母不懂孩子的需求。
孩子不愿意沟通,是因为沟通期望难以实现。那么,孩子都有什么期望呢?
瑞雪丰年:
对,没注意到孩子的关注点、需求。
察言观色、共情能力差。
李忠辉:
前面说了,观点分歧,孩子被压制。为什么孩子会被压制,是因为父母和孩子不平等,孩子的观点,不那么被尊重,理解。
孩子也不被信任和包容。
瑞雪丰年:
是的,六个关键词出来了、
李忠辉:
你这捧哏,很合格呀。你说比我说,效果好。
李忠辉:
要素基本都说了,我们试试分析孩子的心理
孩子开始呢,估计是一直说,父母觉得孩子就是不断纠缠,不听话,不懂事。
角色上,父母觉得孩子:
1,该听话,不顶嘴。
2,做父母要求的事,做好。
孩子说需求的时候,父母总是忽略孩子需求,转而强调父母在意的、孩子的另一个重要责任。
比如孩子说,妈妈我想玩下手机,妈妈立即说,你作业完成没有,你背课文、单词没有?
时间长了,孩子会觉得,妈妈眼里,手机就是“第三者”,是破坏学习和亲子关系的罪魁祸首。
孩子反复提及需求,妈妈会觉得,这孩子真不懂事,就是贪玩,为手机的事,纠缠不休。
再过一段时间,孩子不再提手机,因为对沟通的结果很悲观,完全不可能,父母此刻,有可能失去孩子的尊重和信任。
你是提供吃住的人,很重要,却不是懂我的人。于是,学习态度上,逐渐变得应付。
学习好,你会很高兴,可让我高兴的手机,却没有机会玩。
孩子有时候会“报复”——你不让我开心,我也让你不开心。或许,孩子还为这种报复,偷偷乐。
瑞雪丰年:
是的,孩子的耐心也有限。
嗯。周末孩子反复问我,妈妈什么时候忙完,可以跟我玩了吗?因为情绪不好,我在一直找理由拒绝他,幸好是对自己的情绪有觉察,没有对他发脾气。
自己情绪调节了一会,最后还是陪他下去打球了。
李忠辉:
能反思,自我察觉,做好情绪管理,并落实行动,很优秀,必须赞一个。

标签:

| 分类:咨询案例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