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做生命推动

教育要做生命推动/李忠辉
教育,不要把孩子的努力和物质奖励建立条件反射。
很多家长不用奖励只用批评来教育孩子,当然是错误的。批评的有效性是有很多局限的条件的。
很多家长懂的奖励,却依赖物质奖励,也是错误。大部分家长努力工作是为了获取更高的报酬,也推理以为孩子也是……恰恰相反,孩子是为自己未来而做努力。
奖励他物质的,应该是他的未来,不是我们。
老李从不因为孩子学习成绩而做持续的物质奖励,都是偶尔为之。现在想来,当时是想的不明白,不透彻。好在我们很早就取消了这个奖励模式,大约小学三年级的时候。
如果孩子考了99分或者100分,来问你索取奖励的时候,好多家长心情是喜悦的。
殊不知,我们训练狗也是如此,狗表现好,就过来摇尾巴了。而教育孩子,不能如此,要懂得唤醒孩子生命的体验。
孩子或者我们,遇到问题,恰恰是自己进步的机会。孩子因为成长,而感受到生命的成长和价值。
作为父母,不要像施舍人,老板,而是要像一个生命推动者,唤醒者,在孩子身边。
让孩子知道,有困难,不怕,父母在身边,给TA持续的精神支持,经济支持,各种支持。所以,孩子面对困难,有自信,有父母信任自己,而后取得成就,有父母的注目和掌声。
如此做,孩子的进步理所应当。
孩子因为我们的努力,以后会感恩我们;而我们却告诉孩子,是我们的责任。
他们的成就,只是他们努力的结果,父母的帮助可能是关键的,但是一定不是全部的。
如同好多家长,孩子进步了,到学习群里感恩老李的帮助。我都是说,我只是路口指路的那个人,路还是你们自己走出来的,所以,那些进步,只是因为他们选择了学习,是他们自己的努力的结果。
【根据老李在《父母学堂》学习群52700289的交流整理】
网络资源推荐: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李忠辉主页 http://www.up365.net 
推荐注册,交流成长:本源学习圈 http://bbs.byzone.net 互动Q群:52700289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很多名言后面的那半句

很多名言后面的那半句/李忠辉
很多流行于我们的教育和被教育的活动中,影响着我们彼此的名言,其内涵却另有乾坤。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名言是被阉割过的,以至于我们只知其头,忘却其尾。
——父母在,不远游。
这句话,常用来教育那些背井离乡去追求自己梦想的年轻人,一个“孝”字束缚了许多人的脚步。
其实,这句话最早出自《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可见,孔子并非不赞成远游寻找梦想,而是有目的有目标地远游。
——相濡以沫
相濡以沫,用来形容不离不弃,即使爱到窒息,也不放弃。
其实,这句话最早出自《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老师的其本意是让人放下,与其在死亡边缘这样互相扶持,就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
——三思而后行
古人说“三”,是表示次数很多。指做某事前要反复考虑,直至周全,然后再去做。这个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季文子,为人慎重,凡事“三思而后行”,被世人所称道。
但是,孔子听说季文子的作派后,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公冶长》)
意思是说,行事前,不必考虑得太周全,思考两次就够了,反反复复地思考,可能让人无从判断,从而畏首畏尾,错过时机。
——闭门造车
本意比喻不进行调查研究,只凭主观想象办事,关起门来造车,比喻固步自封,不与外界交流。
原文出朱熹的《<四书>或问》: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原意说,只要按照同一规格;关起门来造成的车子;用起来也能合辙。
原来,朱熹说“闭门造车”,是用来称赞“出门合辙”的褒义词。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1 | 浏览: |阅读全文
分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