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引导孩子成长/李忠辉

梁冬:每一对父母,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可是,和很多家长的交流中,我读出了他们对这句话深深的怀疑。一个妈妈说,娃爸是北航毕业的高材生,娃妈大学毕业后直到现在还在参加各种考试,一路过关斩将;可是娃在学校就是一副懒散相,家长缕缕被请。
身教是不容置疑的,要孩子成为什么人,父母首先得是什么人,尤其在伟人和品行方面的影响。但是,父母是什么人,孩子不一定是什么人——差别在于教育方式的不同。
单从身教来说,父母是那样的人,是前提,但不是充分的条件。只是,如果父母是善良的人,孩子也更容易在善良的成长环境中耳濡目染,接受善良的心性和价值观。
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孩子的一些口头禅,一些习为习惯……大多从父母那里直接复制。也因此,我们经常可以从孩子身上看到我们的影子。比如:一些骂人的措辞,肢体语言,对待人和事的基本态度……尽管我们很少去要求孩子复制,但孩子真的就和我们一样了。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染缸,社会是孩子的成长的第二个染缸。孩子经历的每一件事和挫折,每一次思考,都是孩子在成长中去伪存真,不断磨砺人生的方式。
孩子首先会向自己喜欢的人、崇拜的人学习,也愿意进行这种学习。父母是孩子早期喜欢和崇拜的人,后来是老师、优秀的同学、社会中的英雄、各种偶像以及文艺作品中的角色。
孩子的成长,最早是从言行模仿开始,然后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然后是角色和形象自我塑造。从被动学习,走向独立思考。
在孩子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教育者越是受孩子欢迎,引导和教育的效果越好;越是尊重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规律,我们的努力对孩子的影响力也越大。
比如,青春期的孩子,愿意和你讨论,自己得出结论,而不喜欢居高临下的指点和评价。
有家长说,父母爱学习,可是孩子不爱学习——父母爱学习,是因为觉得学习迫切而且重要了;而孩子不爱学习,是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紧迫性。至于孩子为什么不爱课堂学习,却喜欢课外活动的各种兴趣学习。
孩子为什么不爱课堂学习,是因为我们把课堂学习搞的太枯燥,老师如果把讲课当负担和任务,孩子能感受到的。
如果老师(家长)是热爱一种知识,你表现出的知识内涵是很不同的,这种内涵很能够感染人。
说起教育者的兴趣和理解,对被教育者的潜在影响,我说个例子:
女儿小学时候就问一些古怪的问题,爸爸,什么是成本,什么利润。我就举例餐馆的经营过程,人工和原材料的采购,花钱的,是成本,房租是成本,每个月的销售总额减去原材料成本,就是毛利,再扣除其他成本,就是利润。
因为你的兴趣和理解,举例也很形象,表达的深入浅出,孩子的理解就到位,无形中,就被你激发了兴趣,后来,她开始买卖花的种子和我的专著。这个,可能会是一生的影响。我从没听说兴趣盎然的东西会找不到办法,会没有学习动力。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老李经常户外活动,有时候解释雷电天气户外要注意什么,什么是安全电压,什么是跨步电压……对于那些物理知识的深入浅出解答,户外的很多驴友都很惊讶,尤其是物理学习不好的女孩,她们说,老李,你要是我们的物理老师,我们有一半可能成为物理学家。
因为你表达你热爱的知识的时候,是特别有感染力的。因为你的热爱,你可以深入浅出,你可以融会贯通,那些知识在你那里是有生命的,是可以随风潜入夜的。因为我们热爱,而具备感染和引导孩子的能力。
如果我们做真人,说实话,做实事……我们热爱什么,孩子就容易热爱什么,我们做什么人,孩子就很容易做和我们一样的人。


网络资源推荐: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李忠辉主页http://www.up365.net
推荐注册,交流成长:本源学习圈 http://www.byzon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