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贫穷的本质
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从信息论角度解读了:穷人之所以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获得的信息“不值钱”。
难道只是短视、懒散、被动、生活的痛苦,贫穷限制了想象?2019年的诺贝尔奖给出了答案,不止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力,而是有更复杂原因,导致了贫困并且难以脱困。
三位获奖人具体研究成果,实证了中国的几句老话——
1、贫贱之人百事哀
即便再穷, 穷人也会去买电视、游戏机、垃圾食品、手机。因为他们要花大量精力去“应付”生活的窘况,仔细规划每一分花销,生存压力极大。因此,从生理上说,就需要大量内啡肽、多巴胺来缓解这种精神痛苦。
而电视娱乐节目、游戏、垃圾食品、手机内容,是最低成本刺激兴奋的最快、最便宜的手段。同时,这些东西占据了穷人求生以外的大量时间,让他们缺乏主动求变的“上进心”,停留在“百事哀”和短暂的快乐中循环。
此外,穷人在医疗上不重保养和预防,而是强调下猛药治好病,只求不要耽误工作,结果身体在劳心劳力中被拖垮,最后可能因病,走向更加贫困的处境。
2、唯有读书高
因为各种繁杂事务的拖累,穷人没有办法思辨地去理解学习的意义。在他们看来,学习的投资周期太长,回报过程太慢,总感觉不能解决现实的问题,而学习的过程又加重了乏味和枯燥,所以,他们缺乏耐心去学习和理解很多新事物。
没有意识和动力改变思维方式,才是症结所在。穷人群体只能更多地“遗传”、“固化”这样的意识,极少能实现阶层跃迁。就像跟踪14个孩子成长56年的纪录片《人生七年》那样,只有一个重视教育的孩子从贫民翻身进入到中产,其他穷苦人家的孩子,还是像父辈一样贫穷。
3、穷则思变
根据三位获奖人的研究,让穷人穷则思变、消灭贫困的关键,除了需要官方更多的支持,比如适当的教育机制,提供资金的低成本方式等接地气的措施,更重要的是应该让穷人不局限于眼前,接受正确的信息,拓展思维的“带宽”:学习知识、形成远见。
网络资源推荐: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李忠辉主页 http://www.up365.net 
作者微信295930313  本源学习圈 http://bbs.byzone.net 互动Q群52700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