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突破成长瓶颈/李忠辉
瑞瑞:
李老师可否分析一下,那么多“愚钝”的家长如何尽快找到突破口?
李忠辉:
我守在关键的路口,等机会“敲她们的头”,哈哈。我得掌握分寸,重了伤人,轻了无效。
很多时候,不开窍,我说100小时都没用。开窍了,说1小时,你能看见她眼里的光——希望和自信。
凡事,顺势而为,势未到,不可为。
瑞瑞:
那倒是,我一度被敲的头破血流了,还顽固不化。那么,势如何达到呢?
李忠辉:
觉醒前的挣扎,必须独自完成。
记得,你开窍前的一次沟通,差点就伤你了,你几乎是质问和难过的口气问我,为什么那个态度。
瑞瑞:
没有向外归因于您,我基本向内寻找,但自己又无法突破,所以自己很无力、无奈、无语。
完成觉醒,需要什么条件呢?
李忠辉:
好比烧水,我不断添柴——
答疑,是添柴;VIP群内的沟通,特别话题的研讨,特色学习,都是添柴;内部的指导师课,各种网课,都是添柴。
可这些柴,正好烧到盛水的锅,又看缘分了。我只管烧。水啥时候开,我可以评估,却真的掌控不了。
我知道怎么会烧的快,我都告诉大家了(如何学习效果好,有响应的网课和文章,去搜寻学习)。
我的倾听,还算是高效的,但是也无法保证24小时在线,完全GET到大家的需求点,所以,这个又是一个不断错过的缘分。
瑞瑞:
这个客观原因,不能为难您。我们要在这客观原因之外寻找别的原因。
像笑靥如花姐姐提到的,信,方能跟随。
李忠辉:
对求助的家长而言,信老李,不断参与老李推荐的各种课和活动,那对接成功,开窍机会一定会提前到来。
所以,有时候我就耐心等。在求助家长眼里,或许事不大,还不值得深度学习。我不喜欢劝学,不喜欢像一些机构那样,去撕开你内心的难堪,然后招生。我选择坐等家长的需求与求助。我学姜太公“钓鱼”,但不下饵。
我努力做到,不辜负每一个认真学习的学员。不辜负每一个信我的孩子。
瑞瑞:
对于很多家长来讲,说不信您,也未必准确,更多的可能性是落地难。徘徊不前,不是不信,是信的部分很难拿捏尺度。
对一个求助的家长来说,之间的差距为何存在?被什么认知障碍了?又如何破除呢?
李忠辉:
有一种信,是家长自己以为的信,不是老李以为的信。
有的说信,可想法太多,信,是出于礼貌说给我听的。
有的说信,可不彻底,落实不到行动,又不求助如何落实。一般的答疑,老李也从不限制次数,也无论VIP与否——然而,如果只能答疑,很难落实到具体的持续的指导。
老李的指导,出于效率考虑,总是有一些共性的理论、观念、工具,会集中授课解决。针对具体案例,根据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提醒,点赞。
瑞瑞:
家长自己也不想自欺欺人,既然来到这里,肯定是期待收获与进步的,信您,是基本事实,只是没达到应有的状态。
没有具体指导,是阻止家长止步不前的关键障碍吗?是不是双方认知有差异,所以您的指导和家长的知道,就出现断层了呢?
李忠辉:
具体指导,是抓落实的关键。如同你,如果不从鸡腿开始,如何让你导入规则,进入持续的行动中去呢?
可持续的指导,最好的模式,就是持续对话,就是VIP的记录和回复。其他场合的,都是问一次答一次,背景资料是缺乏的——求助人什么都知道,可作为答疑老师,是无法记住每个学员的每个细节的,可持续的VIP记录,我却可以回头翻阅。
老师的指导和求助者的认知,中间间隔的不只是信任及其状态,还有不对称的信息和情况不断变化。而弥补这个断层最好的方式,就是持续的VIP记录与回复,持续的沟通。
瑞瑞:
可能很多人都期待着“鸡腿”。我替冰凌追问一句,她的忘记VIP记录,是因为什么?
李忠辉:
她不觉得问题多严重,求助了,缓解了,就安心了。她得等到问题大了,才肯花时间和精力,按老李方式去思考学习和实践。
一句话,她只是头疼,问问就好。等她疼的晕倒,才可能会呼天喊地地求助与行动。
冰凌:
真的是,问题出现了,急着问了,执行了一段,好一点,放松了,就断了。
瑞瑞:
要点提示:持续不断的记录,是让教练了解家长和孩子的前提。
鸡蛋从外面打破是吃鸡蛋,从里面打破才是生命力的诞生。
李忠辉:
问题大了,家长才真求助。我从事线上线下咨询十几年了,有一个规律,孩子问题严重的时候,求助的家长会毕恭毕敬,严肃认真。
如果一般问题,他们会漫不经心地提问,重复问一个问题,尤其简单的问题,这让回答的老师觉得浪费自己的时间和才华,觉得这学生就是做做学习的样子,“欺骗”自己,让自己知道:“我努力了,我尽力了”——然而,并没有。
瑞瑞:
我是其中之一,很遗憾,不仅对您,尤其是对我,特别是对孩子。
李忠辉:
很欣慰,你曾经是。但是现在,你是让老李欣慰自豪的学员了。你在进步的路上了,未来可期。
瑞瑞:
谢谢李老师的肯定。我自己还没成长好,就开始张罗怎么让更多和我一样执迷过的家长少走弯路,我贪心了。
我贪心,希望李老师的智慧,哪怕用五分力,也能被家长全部吸收到。
李忠辉:
你是大爱,要赞。
我的确没用全力,因为我没有被充分激励到。但是最近的互动,激励我啦,我勤奋了好多。
瑞瑞:
用了几分力,不能责怪老师,老师有权利分配自己的精力,我想说的是,老师哪怕是2分力,家长就可以吸收2分,彼此没有遗憾,更不要说,李老师几乎是24小时陪伴了。
李忠辉:
缘分,勤奋。比如,我说的时候她正好在线,听懂了,思考了,落实了,反馈了,这就让我的一次付出一点都不浪费。
老李写的《赢在父母》可以在大家的书架上,随取随学;但是,写书的老师,不能随喊随到呀,我只能在有时间的时候分享,参与。
老李坐而论道,大家敷座而坐。听,思考,验证,行动,反馈,提升,辩论及互动,然后,期待,下一轮进步。
瑞瑞:
我在寻找,李老师和家长之间的障碍在哪,如何破。
家长能够几分理解到您的意思,家长的认知障碍在哪,是什么阻碍了家长对您理念的吸收?
孔子也没坐到学生家里去,还是收获三千好学生。现在网络发达了,您坐镇家里,一样可以收获好学生,三万不止。
李忠辉:
是的,持续记录的学员,对老李是最好的激励:出现问题,是给老李的作业,出现亮点,是给老李的“奖励”。
我一直在探索,求助者的观念和行动,和教练指导的目标,差异在哪里?这些总结,基本都在“如何学习”的有关语音,文字里了。线上的,线下的;记录的,深度学习的,切磋辩论的,阅读的……
每个家长的成长环境不同,后天学习程度不同,生活阅历不同,自己的三观会左右自己的所有信息接受和判断,这些因素的差异,导致她们对孩子状态的判断,对自己需求的识别,对老李建议的内容的理解,有不同的水准。
其实更重要的是,我“看见”的问题,可能这家长在这个阶段“无法看见”,因此,缺乏动力,缺乏学习需求点。
已经很多学员记录,提及,当初自己没看见问题,导致错过最佳的问题解决时机。
我一直推荐VIP的跟踪咨询学习方式,一直种善因,一直努力革新推荐适合求助者的有效学习方式。
瑞瑞:
是的了,双方认知有差异,不同频。但是持续沟通,可以解决认知差异的问题。
李忠辉:
从某种程度上,也是老李作为老师,道行不够啊,不能一呼百应。不能深入人心。
瑞瑞:
李老师这是谦虚,还是我说错话了,让您如此感慨呢?
我在做的,就是怎么避免“错过”、“看不见”。
李老师的反思,让我很动容,智慧如此,还如此自我检讨。
李忠辉:
不是谦虚,也非你触发,是客观的描述。
经常反思,才是让一个人不断进步的方式,知道自己不足,方有努力的方向。
所以,今天的交流,是有益的,可以帮助求助者“避免”忽略一些本该这一时间段解决的问题,因为问题早期解决不仅容易而且还成本低。
瑞瑞:
多记录,坚持记录,长一双发现的眼睛,足够信任教练,这些都是在呼吁。
所以说,少一些呼吁,多一些打破认知障碍的手段,是否可行?如何打破求助者的认知障碍呢?
李忠辉:
打破认知障碍,我一直在努力——
1,我写文章,一般都是有针对性的(尤其是VIP群里交流中比较高频出现的一些问题),期待可以“点醒”一些人。
2,我VIP群里论道,不知道哪句话,哪个观点,可能就会点燃一个学员;
3,线下的活动,有时候更能激发彼此,打破认知障碍,所有的进步,都得从感动,觉醒,改善认知开始,落实到行动,之后呢,还需要不断总结,抵达进步和目标。
老李的独立博客及公众号,很多VIP群内的交流被整理成文章的,很多都保留了对话的模式,保留了对话的逻辑和最初的思路。
薇薇:
太精彩了!瑞瑞学习力、思考力超强。
李忠辉:
今天就对话讨论到这里,谢谢瑞瑞的对话角色和激励。
总结下父母的几个层次,作为今天的结束语——
1,不懂孩子,瞎折腾,越折腾,越伤害。
2,不懂孩子,听了课,觉醒,废除自己武功=中止对孩子的伤害
3,开始学习,慢慢懂孩子,教育和引导不到位,但诚意十足,行动有比没有好。
4,坚持学习,改变自己,懂孩子,做正确事,这种努力,才会最终推动孩子的持续进步。
网络资源推荐: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李忠辉主页 http://www.up365.net 
作者微信295930313  本源学习圈 http://bbs.byzon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