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天才的真正难题
发布:李忠辉 | 发布时间: 2009年12月16日发现天才的真正难题/李忠辉
昨晚去参加深圳电台FM先锋898《鹏城一路一号》时事热评节目,感觉时间短了,有一些话没有说完,于是决定再写一篇文章。
中国的教育病了,很多有识之士无语地疼痛着。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谁能用行动来回答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大师级人才难以生长,创新思想容易被扼杀,个性难以被容忍……现有的教育模式,几乎是一个消灭天才的“熔炉”。
当北大推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招生改革的措施,很多校长只是推荐传统优秀生的时候,我默然了:这不是拿新瓶子装老酒么?这哪里是改革,这是参与者高喊着教育改革口号,依然走着循规蹈矩的老路子。北大,让人失望!……紧随其后,四川大学推出创新举措,大胆瞩目“怪才”、“奇才”、“偏才”……同样引起了网络的热议。
很多人担心社会公平——我想回应的是,创新是有代价的,假如因为改革创新而获得了杰出人才与大师,国家和民族因此而受益,看起来不怎么公平的做法,才是最大的公平。
很多人担心评价尺度与影响范围——我的看法是,人的表现与潜力是无限的,所有的评价标准都是局限的、偏狭的、机械的;建议国家给高校10%的比例,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让未来的杰出人才,有钱钟书们同样的机会;更有价值的是,这些举措可以掀起一场思想领域的革命——让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们的脑袋被“敲打”一下,深刻反思下,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所以,对于那些指责学校炒作的非议,我却以为这种炒作好,至少比明星炒作更有社会价值,可以引起广泛的关注和思考——我深深地祝福:第一个改革创新的,吃螃蟹的人,获得最大的收益!
感谢钱老临终之前的真诚呼吁,教育改革起码有了一点迹象和气候了——尽管,最大的难题在中学校长:一是勇气,二是眼光。
如果说校长缺少举荐偏才、怪才、奇才的勇气,在现有教育体制下,却是可以理解的:选择和推荐无可争议的学生,回避校长个人风险——这是换汤不换药做法,失败在于教育良心的丢失;大胆举荐,打破一切常规发现和推荐学生,需要直面校长官员化的职场风险——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
作为配套改革,国家还需要出台一个奖励与保障政策,让钱钟书、吴晗、钱学森、陈景润们的老师衣食无忧,授予国家功勋,获得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仰视与尊敬——这样,伯乐们才敢于发现和举荐千里马!
发现千里马,需要打破常规的眼光——说实在的,如今的校长,大多数已经没有这种眼光了。
所谓偏才,就是拿过于正统的尺子去衡量,总是歪的人才;所谓怪才,就是孩子的表现超越了你的理解和常识;所谓奇才,说白了,就是发现者缺少见识,孩子的非常规表现很奇异和非主流——我们的世界不缺少天才,但是,真的很缺少发现天才的眼光。
网络资源推荐: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李忠辉主页 http://www.up365.net
推荐注册,交流成长:本源学习圈 http://www.byzone.net
- 相关文章:
进场与退场 (2023-5-12 11:38:11)
让情绪改善,让内心充盈 (2023-5-12 11:29:35)
孩子的人际交往,如何陪伴 (2023-5-12 11:16:19)
爱自己,给孩子快乐/李忠辉 (2023-3-7 9:53:14)
沟通,让人更懂你 (2023-2-22 10:53:44)
再说接纳 (2023-1-30 10:2:2)
夫妻和谐的几个关键 (2022-12-26 11:35:22)
从“瓜子效应”说开去 (2022-12-26 11:32:36)
留守孩子的心理与行为 (2022-11-3 10:53:23)
让孩子学会自己检查作业 (2022-11-3 10:49:49)
- 7.心灵
- 昨晚边听转播就在边思考这样一些问题:
1,多年来的传统教育模式已经造就了教育者发现“推荐传统优秀生的”传统思维习惯眼光,要改变需要有个过程,这就好比我们父母过去不懂得顺应教育规律一样,因此我们来到“本源学习圈”,从不懂开始学习,所以我感觉校长们也要开始学习“如何才能具备发现的眼光”
2,“创新是有代价的”这个观点非常的精彩!问题是有多少真正愿意为此付出代价的呢?作为家长其实非常渴望有创新的学校,老师,孩子的创造力就可以被好好地开发出来了!
3,我的孩子用现有的砝码去衡量,真的不太符合现有的“好学生”标准,但却是一个有思想,有创造力的怪才,渴望李老师办个学校,儿子就可以被发现了哈!
4,工作中一个大学生能力反思,让我更加坚信教育孩子的关注点药重点放在能力上,而不是单纯的学习成绩上了! - 2009-12-16 15:57:37 回复该留言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