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造误解容易,走出误区很难
发布:李忠辉 | 发布时间: 2010年3月16日制造误解容易,走出误区很难/李忠辉
网络上很多不断被转载的文章,本来是虚拟情节的创作文章,后来却被当作现实故事——当一种“教化”文化盛行的时候,这些凭空产生的故事就会不断发生,甚至谣言。
老李收集了一些,逐个点评下,期望可以牵引一些思考,倡导做人和治学的严谨,因为制造误解容易,走出误区很难。
◇◇小时候的科普读物说,长城是月球上唯一能看到的建筑物。
老李点评:
事实上,月球上看长城,如同人从50米外的距离看一根头发丝……我们要启发民族自豪感,不能虚构事实。
很多时候,我们对一种事物注入了情感,虚假就容易产生了。
虚构的故事可以教育人,但不要以事实的方式展现;因为事实有独特的教育作用。
◇◇科学家牛顿和苹果的故事
老李点评:
科学家牛顿和苹果的故事,这是伏尔泰编撰的,牛顿的所有手稿里都没有提到那只苹果。
当然,这只虚假苹果的确很美,帮助很多人,也包括我,理解了牛顿的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似乎就很难那么“具象”地虚构和表达了。
在众多流行的误解中,老李觉得这是唯一可以原谅的错误。
◇◇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灵感
老李点评:
其实原本的话是,“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灵感,但这1%的灵感远远比99%的汗水重要。”
由此思考另一句需要质疑的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是耕耘,不管正确与否,是否有点犯傻?方向正确,努力才有价值,对吧?
也正是1%的灵感(感悟的结果),才可以让99%的汗水产生价值,不然就是白费汗水了。
◇◇孔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老李点评:
其实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人民能做的事,由他们去做;不能做的事,要让他们知道不能做的原因。
我上学的时候,就很头疼古文的标点……这给我们启发,当某个言论和我们理解的那个人,很不一致、很不符合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怀疑言论的真实性。
有时候,质疑可以帮助我们解放思想。
◇◇以德抱怨
老李点评:
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以德抱怨”,来源于《论语》——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就是说: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事实上,这是曲解了孔子的原意,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回击对方!
就是了,回答中凸现了“对等法则”的孔子,才是我欣赏的教育家。我们因为强大,可以对怨忽略,但绝对不是用“德”的策略来对付恶意的“怨”。
◇◇无毒不丈夫
老李点评:
这句来自民间的谚语本来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多好的句子!一个胸怀与度量的男人标准跃然于纸上。
估计,很多恶人为自己的行为寻找理由,读成“无毒不丈夫”了。我们是普通百姓,自然需要寻找和践行一种为大家所欢迎的价值观。
“度”与“毒”,不是读音的差别,是为人的差距。
◇◇相濡以沫
老李点评: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庄子》大宗师篇。庄子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有一天,一眼泉水干了,两条小鱼被困在了一个小水洼,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彼此从嘴中吐出泡泡,用自己的湿气来湿润对方的身体,互相扶持,互相依赖。但是,与其在死亡边缘才这样互相扶持,还不如大家找到一条水路,开开心心地回到广阔的江河湖海,回到各自的天地,彼此相忘,自由自在。
“相濡以沫”,基本等于同甘共苦,是一种共同面对困难的境界和决心;而“相忘于江湖”,是另一种追寻的人生境界,超越困境的束缚,可以坦然地彼此忘记。
相濡与相忘,的确是两种境界!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老李点评:
来源于老子的《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通常,愤青们都会这样理解,“天地残暴不仁,把万物都当成低贱的猪狗来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圣人们也没两样,还不是把我们老百姓也当成猪狗不如的东西!”
其实,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
我曾经在一个QQ群众做了一种解释,之后再去道歉,补充了第二种解释。
由此可见,有情感,就没有公正;我们很难做到绝对公正,一旦做到,就如同天地和圣人了。
网络资源推荐: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李忠辉主页 http://www.up365.net
推荐注册,交流成长:本源学习圈 http://www.byzone.net
- 相关文章:
进场与退场 (2023-5-12 11:38:11)
让情绪改善,让内心充盈 (2023-5-12 11:29:35)
孩子的人际交往,如何陪伴 (2023-5-12 11:16:19)
爱自己,给孩子快乐/李忠辉 (2023-3-7 9:53:14)
沟通,让人更懂你 (2023-2-22 10:53:44)
再说接纳 (2023-1-30 10:2:2)
夫妻和谐的几个关键 (2022-12-26 11:35:22)
从“瓜子效应”说开去 (2022-12-26 11:32:36)
留守孩子的心理与行为 (2022-11-3 10:53:23)
让孩子学会自己检查作业 (2022-11-3 10:49:49)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