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态度
发布:李忠辉 | 发布时间: 2013年9月13日我们的态度/李忠辉
无论对孩子严格还是宽松,其实都是我们对自己的一种态度,我们如果对自己不满意,我们就会对孩子有更多高标准的要求。
或者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自己没有达成的目标,我们就期待孩子来完成。又或者,自己没有达成的愿望,通过孩子来完成——比如自己童年的时候父母陪伴上自己时间少,自己会更加多的时候陪伴孩子,甚至不离不弃;比如,我们喜欢不断地打扮孩子,很多时候,是自己童年的时候,没有在打扮上获得基本的满足。
因此,我们对孩子的态度,取决于我们对自己的态度。
而我们的父母当年是如何教育我们的,尤其在我们的青春期的境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一生的风格和定位。
如果我们很多的表现,父母都难以满意,父母经常苛责,我们就难以很好地完成自我统合,我们会在未来的学习和职场中,表现出不自信。
相反地,我们如果在说话的时候,经常被鼓励,我们的声音就不会低声细语,就可以很流畅地表达,很自如地在各种场合表达我们的思想和内心感受。
当然了,很多的人把这过程中的不完美甚至冲突,植入,移情进入各种文艺形式,去倾诉、对话,演绎,甚至控诉。各种职业,都能找到他们成长的轨迹和根。
因此说,我们对自己的态度,取决于父母对我们的态度。
而且,父母对我们的态度取决于我们父母的父母对他们的态度——这就是文化,教育也是文化,会代代相传。
我们的文化倾向于严格管教,于是我们民族就少很多幽默和轻松。
虽然一个集体那种一脉相承的基因,可以让一个民族、群体更为有生命力,但个体受损和被压抑,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的个体,生命被较少地尊重,个性较少地被发展。
我们的态度,决定了我们对过去、历史、文化的接纳程度;我们的态度,决定了我们希望孩子有怎样的未来。
网络资源推荐: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李忠辉主页http://www.up365.net
推荐注册,交流成长:本源学习圈 http://www.byzone.net
- 相关文章:
进场与退场 (2023-5-12 11:38:11)
让情绪改善,让内心充盈 (2023-5-12 11:29:35)
孩子的人际交往,如何陪伴 (2023-5-12 11:16:19)
爱自己,给孩子快乐/李忠辉 (2023-3-7 9:53:14)
沟通,让人更懂你 (2023-2-22 10:53:44)
再说接纳 (2023-1-30 10:2:2)
夫妻和谐的几个关键 (2022-12-26 11:35:22)
从“瓜子效应”说开去 (2022-12-26 11:32:36)
留守孩子的心理与行为 (2022-11-3 10:53:23)
让孩子学会自己检查作业 (2022-11-3 10:49:49)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