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教育我们/李忠辉

    为人父母,是一项最真实的人生挑战。教育孩子过去人们认为只是学校的事,父母把孩子养大就行了。现在有的家长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强迫孩子学很多很多,孩子压力很大,觉得学习是为了家长。我们认为学习是为了孩子自己,那才是真正的目标,家长的面子和虚荣心只是额外收获。
    孩子的教育是没有机会重新来过的一次性实践。教育孩子是一个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家庭项目管理。我们认为,学会教育孩子,就是让孩子教育我们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与孩子共同学习,同时与孩子分享成长的喜悦。

    一、把孩子培养成怎样的人
    把孩子培养成怎样的人,取决于孩子想成为怎样的人。孩子的理想取决于学习、家庭、社会环境、兴趣与机遇的影响力;我们不能替代决定,但可以有效影响;我们可以创造环境、提供各种锻炼机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学习与体验逐步达成理性的自主选择。
    孩子培养目标设定的层次:首先必须是“好人”,对社会无害,以社会文化道德标准衡量,孩子是一个符合规范的公民,这是我们期望层次的基础目标。其次是“能人”,对社会有益,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标准共同衡量,孩子是一个有贡献的人,这是我们期望层次的发展目标。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孩子情商的培养都应该放在第一位。诸如人格素质与个性的塑造等等。比如说,爱心、诚实、守信、责任感、自信心、独立性、恒心、勇气、文化修养、良好习惯等。

    二、我们扮演怎样的角色
    孩子在成长的阶段中是相对弱势的个体:心理与生理发育处于成长过程,需要更多关心和爱护;知识、经验、见识及人际能力需要系统学习和引导,可塑性强;而且无经济自主实力,依赖性强。
    但是,孩子与父母的利益目标一致:成长背景与基础不同,但文化同源与社会环境相似;互利互惠,过程与成果共同分享,困难共同承担。
    同时,孩子与父母是独立平等的伙伴关系:与父母一样,是家庭的成员;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配合;一切活动以信任为前提。
    因此,我们扮演的角色就是:
    养育孩子(法律义务):提供生活条件;提供学习条件。
    教育孩子(生命投资):与学校、社会共同影响孩子的成长;知识与经验的传递,无私的帮助;学习与生活感受的分享,共同成长和进步。

    三、让孩子成为我们的老师
    孩子的思维与行为是单纯的,正因为如此,孩子表达的内心感受是真实可信的,我们不能用我们的经验来揣测孩子的动机,我们必须相信孩子。
    孩子毫不掩饰的思想与行为,正是了解孩子的最好途径。我们只有以孩子为师,才能成为懂孩子、被孩子接纳和认可的家长。也只有被孩子接纳的家长才能通过有效沟通与互动影响,与孩子共同学习与进步。
    有效地影响和引导孩子,必须以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感受、心理需求与行为模式、分享孩子的体验为基础和前提。家长的角色与方式被接纳了,有效的引导才得以实现。
    最重要的是,孩子在分享我们的经验中成长,我们在分享孩子的体验中提高;而且,孩子如果能够帮助我们,也能帮助自己。
    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爱,必须付出一些注意力与时间给孩子。每天花一段时间,跟孩子走路、聊天,哪怕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让小孩子觉得自己被关心和珍惜。通过家长的言行、肢体语言,让孩子情绪化地感受到你对他的爱。
    经常给予孩子给予正面的期许与赏识,协助孩子建立高度的自我价值,学会爱自己、尊重自己,感受成功与快乐。因为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优点多说越多,缺点少说越少。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不断用言语或行为表现出的关爱、鼓励和肯定,并且在鼓励与肯定的气氛中成长。消极性批评让孩子处于自我价值的否定氛围当中,这往往是造成心理、生理、情绪问题的重要原因,变得害怕失败与被拒绝。
    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责任感、合作性、恒心与毅力方面,给孩子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孩子在克服困难的历练中培养自信,在不同的情境中强化责任感,在不同的场合中练习沟通、准确表达自己思想和感受,在挫折中磨练意志,培养坚强的个性,学会控制情绪……
    赏识孩子,就是尊重、信任、理解孩子,在行为中激励、包容孩子,并且让批评变得更有人性和艺术。
    孩子在我们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中学会尊重、理解和信任。我们以孩子为师,就更容易懂孩子,让孩子喜欢和接纳我们,让我们的教育行为更为有效。

    (本文在海岸社区杂志《海岸》第十期登载)

网络资源推荐: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李忠辉主页 http://www.up365.net
推荐注册,参与交流:本源学习圈 http://www.byzon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