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孩子心中/李忠辉
    网络上有很多文章,说起“中年空巢”现象:人到中年,孩子走向独立,逐渐地不再被孩子需要了,父母因此而孤独寂寞。
    3岁,孩子上幼儿园了,离别了一整天的孩子会说:妈妈,我想你了。那一刻,抱着孩子就像抱着了整个世界。
    6岁,孩子上小学了,从不适应与父母的分开到习以为常,甚至还会说:妈妈,在家好无聊,没有小朋友和我玩。
    12岁,孩子上初中了,甚至住校,开始不再依赖父母,甚至喜欢和父母对着干。孩子最喜欢说的,妈妈,我自己来吧。
    18岁,孩子上大学了,一年回来两次,可是回来打个照面,就忙着和同学朋友聚会去了。孩子开始说:妈妈,我不回家吃饭了,你们自己吃吧。
    大学毕业后,孩子留在了远方工作,好不容易回家一趟,几天就走了。孩子偶尔的电话:妈妈,我很好,你保重身体。
    孩子结婚生子,回家的机会与时间继续减少。孩子很少说的父母盼望了一年的话:妈妈,今年过年我们回家!
    中国的很多父母基本都这样:在孩子长大之后,就会逐渐地开始怀念孩子的过去……以至于习惯了在闲来无事的时候,翻翻相册,看看孩子的历史,自己的历史。
    ……老李经常给家长们说,孩子即便长大了都无法离开我们,还是习惯地依赖我们,那一定是我们的失败;反之,孩子逐渐长大,能够离开我们,能够独立,才是我们做父母的成功。
    如果我们把孩子的成长当作全部,孩子背负着我们的期望前进,无异于蜗牛的移动,如何能快速进步呢:背负父母所有的期望,那份责任太沉重了。
    我们需要反思,我们活着的意义,是否只有孩子了?我们需要更多的精彩活动和人生目标。
    只要孩子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了,尽心了,我们就欣慰了,没有抱怨了。只要孩子独立了,幸福了,我们就心愿完成,充满成就感了。
    我们偶尔牵挂下孩子,如同孩子们偶尔给我们电话一样。我们和孩子,已经是超越亲情和血缘的朋友;交流的方式,时间,内容,都可以随心随意了。
    我们终于可以有很多时间可以“瞎忙”了,可以安排自己年轻时候没有完成的事情了:一次旅行,一次电器修理,一次毛衣针织,一次儿时朋友的聚会……翻看现在几乎绝迹了的那些陈旧信件,可以旁若无人地讨论和争吵了,可以不高兴就不做饭了,可以尽兴地网络聊天帮助那些迷茫的孩子了……
    曾经,我们也长大,独立,离开父母,获得幸福,获得社会认可……如今,我们需要感恩我们的父母,哪怕是一个电话,一次聊天,一天的陪伴……我们需要学会爱,给孩子榜样。
    如果我们学会爱,孩子就可以健康成长,可以拥有整个世界。
    如果我们学会独立,我们的爱,就可以永远活在孩子心中。

网络资源推荐: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李忠辉主页 http://www.up365.net
推荐注册,交流成长:本源学习圈 http://www.byzon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