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批评留1%的空间/李忠辉
    从一个以批评为主导的教育模式转变为以肯定鼓励为主导的教育模式,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但是,只有不太多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了解到这个道理:一个没有受过批评和委屈的孩子是难以成才的。孩子既然喜欢表扬,于是我们就投其所好,让孩子获得自信和成就感。其实问题也因此而来:孩子因此而缺少了对挫折和问题的心理准备,缺少免疫力。很多孩子轻生的案例见诸新闻报道,我们只是苛责教育制度,显然是不够的,我们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没有教会孩子适应困难和挫折,更需要反思。
    孩子的成长犹如行车,只有强大的油门和动力的车,未必是好车,甚至是危险的车,只有刹车和制动能力强大的车,才具备了好车的关键要素——在安全和自我制约前提下的强大,才是有意义的。当然,这是从动力和制约角度看的,从成长自主性看,孩子是成长的主体,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仅仅是顾问,或者导游。
    也因此,批评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使孩子认识到言行的边界和要求,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虽然有时候批评让孩子饱受委屈,但委屈的意义,在于磨练孩子自己的意志,拓展孩子的胸怀。让孩子获得对边界的认知,还有一个途径,就是实践中的体验,
    孩子的成长特别需要肯定与鼓励,但批评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更要做好。表扬是父母必备的基本技能,批评是体现专家水准的诀窍,需要有意识地学习和总结;所以,会表扬相对更容易,会批评却相对难度大。
    从教育的内容和行为频率看,批评是管理中“关键的少数”——哪怕99%的是肯定与鼓励,也要给批评留1%的空间。
    聪明的教育者总是很轻松,因为干活少;但是干的活,关键而有效。

网络资源推荐: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李忠辉主页 http://www.up365.net
推荐注册,交流成长:本源学习圈 http://www.byzon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