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努斯证明:帮助穷人也可以致富
发布:李忠辉 | 发布时间: 2009年5月19日尤努斯证明:帮助穷人也可以致富/李忠辉
2006年10月,当时得知尤努斯作为孟加拉国的银行家、穷人的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博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之后,世人肯定是无比的感慨:和平奖第一次颁奖给了经济学家,既让人觉得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在颁奖文告中称,“持久的和平只有在大量的人口找到摆脱贫困的方法后才会成为可能”。
前几天,看到凤凰卫视重播的颁奖典礼,又从网络查阅到尤努斯博士在北京大学的演讲内容,于是又多了很多的理解和感触。
尤努斯的梦想:关注穷人、妇女乃至乞丐
曾经与比尔·盖茨和杰克·韦尔奇一起被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位经济领袖”的尤努斯,是美国名校出身的经济学博士,但他却并不喜欢毫无人情味的西方经济学。他感慨:“人们极其饥饿,但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我的工具盒里并没有能让我解决这种情况的工具。”
从1974年贷款27美元给有需要的妇女开始,他获得启示:“如果用商业手法来处理,即使是借钱给穷人的银行也可以盈利。”
尤努斯开始的时候努力地劝说银行家们贷款给穷人,可是得到的反馈是:“你疯了吗?银行不能贷款给穷人,因为穷人没有信用。”于是,他只好以自己担保的方式从银行获得贷款,再转贷款给需要资金的穷人们。
1976年,他成立了自己的银行,取名为“乡村银行”(Grameen Bank,“格莱珉”在孟加拉语中就是“乡村”的意思),累计放贷53亿美元,惠及400万穷人,却从没有对他们施舍过一分一毫,包括对乞丐也一样。
2004年,尤努斯教授对于为什么创立乡村银行,给出了一个解释:他的最初冲动绝非来自那些纯粹的经济学理论,而是现实世界的窘状激发了他内心蕴藏已久的冲动和梦想。
以帮助穷人自立作为一生奋斗目标的尤努斯,实现了他的梦想。
尤努斯的成功实践和高尚风格,让我们周围的银行家们、任志强们、那些在施舍的时候还没有忘了立此存照的人们脸红——因为他们羞辱了需要帮助的人们!
尤努斯的经济学证明:穷人比富人更有信用
也许,尤努斯博士更应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伟大证明可以说是对银行贷款规则的一种颠覆:因为在此前,主流经济学界的观点是“富人比穷人更讲信用”——银行热衷于向富人提供贷款,而没有兴趣向穷人贷款,哪怕富人的信用并不好。
在尤努斯所创立的乡村银行,贷款原则是:不用任何抵押,穷人也能贷款;乞丐也能借钱,还不用支付利息。在这样宽松的借贷条件下,贷款的偿还率却高达99%,这样的还款率超过世界上任何一家成功运作的银行。
尤努斯说,“因为你不可能比乞丐更穷,那是生存的最后境界。”因此,乡村银行推出了针对路边乞丐的扶贫计划,到2004年末,一共有2.6万个乞丐拿到了贷款;尽管项目开展时间还不长,但是近60%的贷款已被偿清。
乞丐们挺争气,他们大部分都成功转变为小贩,并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与社会的尊重,用乞丐们的话来说:“人们见了我们不躲了,人活着又有了尊严”。
尤努斯博士的伟大实践揭示:一个人如果很穷,又不被别人信任,就真的无法生存下去了;而对一个富人来说,则无论怎样声名狼藉,毫无信用,只要仍然“富有”,就仍然可以获得贷款。每一个国家都有一些毫无信用的富人,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借贷方式,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却被各银行奉为座上宾。
尤努斯博士深有感触地说:穷人诚实地还贷,穷人比富人更讲信用!
尤努斯的思考:社会需要有良知的经济学家
感谢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把和平奖颁给了伟大的尤努斯博士,一个发展中国家真正需要的经济学家,一个有社会良知的经济学家。
通过乡村银行,穷人们摆脱的还不仅仅是贫困的枷锁。正如尤努斯所言,“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改变人们的观念。”除了让那些认为“穷人没有信用”的银行家闭嘴外,他还通过无须担保的贷款,将“自强自立”的理念植入人们的心中。
尤努斯相信,如果我们把给予富人相同或相似的机会给予穷人的话,他们是能够使自己摆脱贫困的,“穷人本身能够创造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
尤努斯说,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学会怎么“鸟瞰”所有形势,“因为学校教会了你怎么看到所有事情,所以就被称为是教育”。但是在和各个村庄的穷人们的实际交往中,尤努斯意识到“鸟瞰”并不能洞悉所有细节,“你飞得高了看得就不清楚了”。
正是尤努斯真正地走出了校园,以“虫眼”的视角,从小处着手,给予人们实际生活需要的帮助,乡村银行获得了成功,赢得了尊敬。
人们应该还记得,2006年3月14日举行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有关“三农”问题时说: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我深知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在中国的极端重要性。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小康。——温总理的肺腑之言有如一声警钟,让所有的经济学人心底震撼和反思。
人们更多地关注富裕人群社会良知的缺乏,因此“劫富济贫”的主张不断浮现;人们指责经济学家忽视弱势群体的关注,因此经济学家成为既得利益集团代言人的事实不断被揭露……人们通常认可一种假象——市场竞争引致了贫困,贫困的形成是经济学中“看不见的手”造就的,就如“马太效应”所揭示的:富者越来越富,穷者越来越穷。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穷人生来并不平等,而且在市场竞争中也不能拥有平等的权利。因此,贫困不是市场的产物,而是不公平的后果,富人对经济资源配置的控制力是贫困的重要来源。尤努斯的伟大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尤努斯博士说,借贷也是一种人权,地球上的每个人都有可能和有权利过上体面的生活,这适用于任何文化和文明。
经济学的灵魂是自由和公平,这也是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只有去洞察穷人经济学,还穷人以“起点公平”,才是经济学家履行社会职责的方向。
尤努斯的回答:乡村银行是一个赢利的银行
在北京大学演讲的现场,一位网友提问:“尤纳斯教授,有很多人坚持认为乡村银行算是慈善性质的组织,与企业或者真正的金融机构无关。请问,您如何看待这样的疑问?”
尤纳斯博士回答道,“乡村银行是一个商业性银行,必须要盈利。从商业的角度看,我们从来没有失去过在这方面的远见,每年的利润都在增加,而且还要把红利提供给股东,给第一时间创立这个银行的拥有人提供回报。”
尤纳斯博士继续说道,“乡村银行是盈利的。如果说是慈善性的话,可能会对穷人造成一种危害,抑制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就不能够启发他们的能力,以商业性的方式来开始他们的活动。”
尤纳斯博士强调,乡村银行既然是商业性的,就必须以商业的方式进行运作,而且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循环。当然也可能建立一些具有社会福利性的机构,不是作为盈利的,而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的慈善机构。
尤纳斯博士的理念和实践模式,很快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业务渐渐发达,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有23个国家仿效乡村银行模式建立了自己的农村信贷体系,包括中国。
与孟加拉国相似的是,中国至今还有一些人依然生活在贫困线之下。面对穷人、妇女甚至乞丐,都不是简单的施舍和救助,这让获得帮助的人们感觉到被尊重。比起逢年过节“送米送面”的传统救助模式,来自“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显然更为可行。消除贫困本身也是富有技巧和创意的经济行为。
对于“乡村银行”的成功,我们不应该只是停留于对尤纳斯博士的道德嘉许,而是把眼光投向对其成功模式背后的可借鉴经验。
穷人,需要有尊严的帮助,需要确保自己基本权利的公平。
尤努斯的经验:中国贫困人群的希望
诚然,贫困的形成除了基本权利被剥夺之外,还有贫困人群自身观念与素质、努力程度存在很大差异等因素。所以我们的“扶贫”模式应该反思,增加低门槛的借贷机会,而不是简单的救助;应该是多一些“智助”而少一些“资助”。“扶贫”的思路应该立足于贫困人群“造血”功能的建立,彻底走出“贫困的恶性循环”。
温总理的讲话体现了国家对贫困人群的关注和重视,经济学家、企业家都应该自省。真正重视弱势群体,诚心诚意关注穷人经济学,市场经济与社会才会更加健康、和谐。
非常高兴的是,从茅于轼教授的发言中获悉,他很早就关注和实践农村的小额信贷体系。他说,目前小额贷款的利率及各种所有制的金融主体进入的问题已经解决。但是,适合小额信贷机构成长的法律环境还没解决;有存有贷的政策还没有放开;监管主体与办法没有解决……茅于轼教授同时期望,只要有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中国也有很多有创造力的企业家,我们可以更好地借鉴尤纳斯的经验。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焦瑾璞介绍说,目前对农村贫困地区包括城镇贫困人口提供小额贷款的机构主要有三类:专门发放小额贷款的非政府组织(NGO),大约有三百家;提供小额信贷业务的主要的力量就是农村信用社;此外,还有城市信用社和政府合作发放的小额贷款,财政补贴指导下的扶贫贷款等。
中央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发展商业性的、可持续的、有中国特征的小额信贷组织,2005年到2006年两个中央的1号文件都提出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由自然人、企业法人、社团法人兴起的小额贷款组织。2005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政府开始推动一些小额贷款公司,但范围还不大。具体的政策,正在实验中探索。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山介绍说,从93年开始,我们和乡村银行达成合作协议,在中国开展小额信贷,我们的模式基本上和乡村银行是一样的,但是做得不如人家好。不管怎么,怎么能够让穷人也能够像一般人那样得到信贷服务,解决贫困问题,就是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任务之一。同时,他对普惠式金融体系能够覆盖更多贫困线标准以下的人群充满了期望。
我们为尤纳斯博士的获奖而由衷地欣喜,我们也对尤纳斯博士的经验能够走进中国能够去得的效果充满了期待。
其实,就个人想法而言,我期望更多的企业家觉醒,发现机会,尽自己的社会责任,在帮助贫困人群的同时致富,在帮助了别人的同时,实现自己!
2007-02-26
网络资源推荐: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李忠辉主页 http://www.up365.net
推荐注册,参与交流:本源学习圈 http://www.byzone.net
- 相关文章:
进场与退场 (2023-5-12 11:38:11)
让情绪改善,让内心充盈 (2023-5-12 11:29:35)
孩子的人际交往,如何陪伴 (2023-5-12 11:16:19)
爱自己,给孩子快乐/李忠辉 (2023-3-7 9:53:14)
沟通,让人更懂你 (2023-2-22 10:53:44)
再说接纳 (2023-1-30 10:2:2)
夫妻和谐的几个关键 (2022-12-26 11:35:22)
从“瓜子效应”说开去 (2022-12-26 11:32:36)
留守孩子的心理与行为 (2022-11-3 10:53:23)
让孩子学会自己检查作业 (2022-11-3 10:49:49)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