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孩子自信的35个角度
1、给孩子一份真诚的赞美。
2、常对孩子说“请”、“谢谢”,也让他们学会对别人如此说。
3、和孩子共度一段愉快时光。
4、帮助孩子学习作决定——鼓励孩子玩需作决定的游戏:下象棋、西洋棋,都可以让孩子们在不受父母的影响下,学习作决定。
5、问问孩子的意见——在谈话中记得问问孩子:“你认为呢?”、“你的看法呢?”、“你对这事的感觉如何?”、“你有其他意见吗?”
6、为孩子布置一个发表园地——用冰箱的门做为发表园地,或者在墙上钉一个框框,展示孩子作品。
7、帮助孩子结交朋友——给孩子充分的自由,邀朋友到家里玩。你可以选定几小时或几天,让孩子带几个朋友到家里玩。
8、教导孩子如何使用指导手册——让孩子有亲手组合新的孩童床或玩具火车组的经验。让孩子从阅读指导手册中学会将东西整理就绪。
9、为孩子订定生活常规。
10、教孩子基本的急救方法——急救和意外预防技巧还能帮助你的孩子有处理紧急情况的信心。
11、尽可能回答孩子的问题。
12、遵守诺言——对孩子来说,遵守诺言也是爱和关怀的高度表现。在孩子眼中看来,不遵守诺言就是说谎,就是不爱他。
13、教孩子基本的烹饪技巧。
14、鼓励孩子赞美他人。
15、鼓励孩子参加团体活动。
怎样惩罚不伤孩子自尊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孩子叛逆和做错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惩罚孩子,才可以达到效果同时又不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呢?
1,适当惩罚
惩罚过重易引起孩子对抗情绪,太轻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惩罚孩子要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处罚。
2,事后必须说理
孩子受罚后也许会改正错误但并不等于他明白道理,也不能保证下次不再犯。所以让孩子明白受罚的原因才是根除错误的关键,说理是惩罚孩子后必不可少的。家长训教惩罚孩子务必要一事一议,就事论事,切勿搞牵连、翻旧账。
3,点到即止
父母唠叨太多会让孩子分不清重点,不知道听哪一句是重要的,慢慢地对家长的话无动于衷,因为他孩子根本听不懂,这会使教训失去效果。
4,不可随意指责
家长不应该随意用恶毒的语言指责、谩骂孩子,这将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尤其不要在公共场合惩罚孩子。
5,惩罚结束后要安慰
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自己的,只是不接受他的错误行为,希望他能够改正。
七种态度惩罚孩子不伤自尊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宝宝叛逆和做错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教育或惩罚孩子,才可以达到警示的效果同时又不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呢?
1,适当惩罚
惩罚过重易引起孩子对抗情绪,太轻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惩罚孩子要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
2,事后说理
孩子受罚后也许会改正错误但并不等于他明白道理,也不能保证下次不再犯。所以让孩子明白受罚的原因才是根除错误的关键,说理是惩罚孩子后必不可少的。家长训教惩罚孩子务必要一事一议,就事论事,切勿搞牵连、翻旧账。
关于爱国
——爱国主义是无赖最后的避难所。【塞缪尔.约翰逊】
——爱国主义就是积极地为了微不足道的原因杀人并被杀。【勃特兰.罗素】
——爱国主义是超越于原则之上的对于不动产的一种专横的崇拜。【乔治.简.纳森】
——除非你把爱国主义从人类中驱逐出去,否则你将永远不会拥有一个宁静的世界。爱国主义是一种有害的、精神错乱的白痴形式。爱国主义就是让你确信这个国家比所有其他的国家都要出色,只因为你生在这里。【乔治.肖伯纳】
——爱国主义:一堆随时可以被任何野心家所点燃,去照亮他的名字的易燃垃圾。【安卜罗斯.皮尔斯】
——当爱国主义涉入认知领域时,是一个应该被扔出门外的混小子。【阿瑟.叔本华】
——那些没有自尊的人仍然可以是爱国的,他们可以为少数牺牲多数。他们热爱他们坟墓的泥土,但他们对那种可以使他们的肉体生机勃勃的精神却毫无同情心。爱国主义是他们脑袋里的蛆。【亨利.大卫.梭罗】
——民族主义是我们的乱伦模式,是我们的偶像崇拜,是我们的疯狂。“爱国主义”是它的迷信崇拜。不必说,我所谓的 “爱国主义”态度将自己的国家置于人道之上,置于正义与真理的原则之上。【埃里克.弗罗姆】
——要让我们爱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国家应该可爱才行。【爱德蒙.柏克】
——真正的爱国主义不排斥对于其他人的爱国主义的理解。【伊丽莎白女王二世】
——异议是爱国的最高形式。【托马斯.杰弗逊】
——爱国者的责任就是保护国家不受政府侵犯。【托马斯.潘恩】
——对祖国来说,没有比一切都满意的爱国者更可怕的敌人了。【涅克拉索夫】
——争你自己的自由就是争国家的自由,争你自己的权利就是争国家的权利。因为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胡适】
——恶国家甚于无国家……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陈独秀】
——每当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出现重大危机的时候,爱国主义的破旗就又散发出臭味来。【列宁】
阅读笔记20150715
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三毛
伸手需要一瞬间, 牵手却要很多年, 无论你遇见谁, 他都是你生命该出现的人, 绝非偶然。
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这就是爱情。——泰戈尔
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能被感动的日子。
站在山顶和站在山脚下的两人,虽然地位不同,但在对方眼里,同样的渺小。
林语堂眼中的幸福: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给你说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饭局中识人用人
据说,“饭局”一词是宋代人发明的,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宋人把“饭”与“局”连成一体,玄妙尽显。吃饭居然也可以成局?
对于企业家来说,吃饭是个严肃的社交游戏。王中军说起华谊兄弟和马云、江南春的合作,总是轻描淡写:“就是一块吃顿饭喝喝茶,也不用多说,事情就谈成了。”
每一位企业家都有自己的一套识人方法,虽各有妙招,但不外乎以小见大、见微知著。“饭局”,作为平时人际交往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当然是企业家识人用人最佳场所。
李嘉诚喜欢从选座位识人。如果吃饭时,有哪位喜欢选领导身边的位置坐,他觉得此人过于积极,心术可能不正;而有的人却偏偏不喜欢坐在领导身边,老是挑离领导最远的位置,这种人要么太胆小,要么心里有鬼,他也不看好。
董明珠很在乎吃相。她不喜欢女孩子吃东西不注意形象,比如在路上看到有烤红薯,买了就吃。还有的人吃东西,咬得碎碎的,再吐到桌上,她看见就会摇头。对于不注意形象的人,她是不会重用的。
玻璃大王曹德旺喜欢吃饭时非常清醒的人。早年有一次他招人,四个年轻人都很优秀,让他难以定夺,于是他便请四个人去吃饺子。吃的时候,他与大家谈笑风生,饭后他问四个人吃了几个饺子,其中三个人都说不知道,只有一个人说自己吃了32个。于是,这个人被录用了。
马云喜欢看人在饭桌上喝酒的表现:“自己不会喝酒,但好强硬撑,结果三杯未下肚,就面红耳赤,开始手舞足蹈,之后又是烂醉如泥,丑态百出,这类人我不会重用;自己很能喝,但装着不会喝,并一边想方设法唆使别人喝,不看到别人烂醉倒地不罢休,这类人阴险狡诈,我也不会重用;那种自己会喝酒,依自己的酒量去喝,对别人不劝酒、不唆使,悉听尊便,则可以放心重用。”
金仁宝集团董事长许胜雄有一套识人招数。他认为在集团内要成为一个总经理,就要懂得带兵、带心。而如何看出一个总经理有没有这种特质,他认为可以从饭桌上观察出来。许胜雄说,他和员工去吃饭时,会观察员工的吃饭行为。他举例,如果八个人去吃,刚好有一道菜是八块肉,这时,如果有一个员工只顾自己,一直吃眼前这道菜,忘了别人还没吃到,在许胜雄眼里,这个员工的表现如何呢?答案是:这种人,即便能力再强,最多只能当副总,不可能当总经理,他没有分享的概念。他说,自己会从细处观察一个人,因为这种时间最不会伪装。
徒步的好处/李忠辉
美国出版的《走路!不要跑步》一书中,作者史塔曼博士指出:行走健身要求迈大步,速度较快,双臂摆动,抬头挺胸。不要以为健步行走就是简单的下肢运动。
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证实,规律的健走可有效锻炼身体各部位:头脑——促使脑部释放内啡肽(胺多酚),具有镇定作用,可减轻疼痛感,使心情愉悦。肺部——增加肺活量、降低嗜烟者对吸烟的渴望。背部——加强背肌力量,且对背部伤害较小。腿脚——行走相当于对骨骼进行力量训练,能明显增强腿脚骨骼和肌肉力量。
一周步行三个小时以上,就可以降低35%-40%的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一周三天,每次步行45分钟以上,可以预防老年痴呆。一周步行7小时以上,可以降低20%的乳腺癌罹患率,对II型糖尿病有50%的疗效。
1.步行能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慢而有力。
2.步行能增强血管弹性,减少血管破裂的可能性。
3.步行能增强肌肉力量,强健腿足、筋骨,并能使关节灵活,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4.步行可以增强消化腺分泌,促进胃肠有规律地蠕动,增加食欲,对于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等症都有良好作用。
5.在户外新鲜空气中步行,大脑思维活动变得清晰、灵活,可有效消除脑力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据有关专家测试,每周步行三次,每次一小时,连续坚持4个月者与不喜欢运动的人相比,前者反应敏锐,视觉与记忆力均占优势。
6.步行是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健身方式,可以缓解神经肌肉紧张。据专家测定,当烦躁、焦虑的情绪涌向心头时,以轻快的步伐散步15分钟左右,即可缓解紧张,稳定情绪。
7.定时坚持步行,会消除心脏缺血性症状或降低血压,使人体消除疲劳,精神愉快,缓解心慌心悸。
8.步行可减少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聚积,也能减少血糖转化成甘油三脂的机会。
9.步行能减少人体腹部脂肪的积聚,保持人体的形体美。
10.步行能减少血凝块的形成,减少心肌梗塞的可能性。
11.步行能减少激素的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的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会引起动脉血管疾病。
12.步行还可以保护环境,消除废气污染,强健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延年益寿。
遇见未知的自己
1,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2,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和呼吸却永远是在当下。
3,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
4,如果我们习惯于注意自己身体的感觉,时时安抚照顾它的话,很多疾病就不会因为日积月累而产生。
5,用爱去接纳所有我们遭遇的一切,然后放下。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实,而从来不懂得臣服。
6,所有造成我们与真我隔绝的东西都像黑暗一样,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拿知觉之光去照亮它们。
7,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在生理学上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关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很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
8,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9,死亡来临的时候,会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的我们的东西席卷一空,而真正的你,是不会随时间甚至死亡而改变的。……这个内在真我不会随着你的身体而生,也不随着死亡而消失,它可以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
爸爸和儿子的对话
一则
儿两岁。某日,头撞桌角,长一包,大哭。
一分钟余,我走向桌子,大声问:
"桌子呀,是谁把你撞疼了?哭得这么伤心?”
儿止哭,泪眼看我。我抚桌,冲儿问:
"谁呀?谁撞疼了桌子?"
"我,爸爸,我撞的!"
"哦,是你撞的,那还不快向桌子鞠个躬,说对不起!"
儿含泪,鞠躬,说:"对不起"。
自此,儿学会了责任和担当!
木桶理论与长板理论
木桶效应:Buckets effect / Cannikin Law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又称水桶原理或短板理论) 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水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水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水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这就是说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长板理论更强调要设法帮助员工发展优势,提升专长,而不是一味补短。让员工的优势和专长能够得到更好的补充,员工就更有希望在将来通过自己的优势和专长为组织创造更高的价值,或者说为组织带来价值创新。
在工业化时代,这个短板理论理论的确非常有效。但是在全球互联网的时代,这个理论早已破产。
今天的公司没有必要精通一切,如果财务不够专业,可以聘用比自己更有优势的会计师事务所;如果在人力资源上欠缺,可以聘用猎头或者人力资源咨询机构。市场、公关如果是短板,有大量的优秀广告和宣传公司为你度身定做;同样的还有法律服务、战略咨询、员工心理服务……当代的公司只需要有一块足够长的长板,以及一个有"完整的桶"的意识的管理者,就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补齐自己的短板。
当你把桶倾斜,你会发现能装最多的水决定于你的长板(核心竞争力),而当你有了一块长板,围绕这块长板展开布局,为你赚到利润。如果你同时拥有系统化的思考,你就可以用合作、购买的方式,补足你其他的短板。
百事可乐在中国的战略就是这样:他们把所有的制作、渠道、发货、物流全部外包,只保留市场部的寥寥几个人运营百事可乐的品牌。仅仅做好品牌这个长板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