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角度,不同的逻辑正确

不同角度,不同的逻辑正确/李忠辉
在父母学堂Q群(52700289)我发了几个图片,请大家做个选择,说说看法,顺便发起了讨论。
QQ图片20180410091323.jpg
这一组图,被称做是90后的风水玄学。有的人说,胡说。有的人说,蛮有道理。还有的人说,这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那么,你的看法又是什么呢?
A,有道理;B,没道理;C,说不清楚。
结果在线的很多人选了不同的选项。选B的最多,其次C,选A的很少。
在这么多互动投票基础上,我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的看法——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父亲,学会面对长大了的孩子

父亲,学会面对长大了的孩子/李忠辉
做父亲的,要逐渐适应,不断地被孩子挑战。
从生命周期角度,自己的思维开始变慢,动作反应变慢,力量下降,注意力及精力也开始下降。
对应的,孩子的这些能力却逐渐上升,和我们的“衰退”形成鲜明的对比。
为一个旅游的事宜,昨天和小李沟通,我没看清一些文字内容,被"“奚落”了下,我立即示弱……说她欺负“老人家”。
我从心底,是接受她的长大和逐渐地强大的,并且为此而欣喜。
可是更多的父亲,放不下的,是自己的权威角色。一部分是男人的天性,一部分是男性的思维惯性。
我们习惯了拍板,习惯了决策,习惯了被家人尤其孩子的尊重。当我们开始变老,孩子开始长大成熟,我们没必要再扛着一些担子。
此刻,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分担,更利于孩子责任感的培养,心理的成熟。
做男人,不必一直厉害,不必一致绷着自己的角色。我们总有不如孩子的时候,总有被教育的时候,总有被牵着扶着走路的时候,而且这种时候越来越多。从照顾到被照顾,我们的心态要学会转弯,学会适应。
虽然我们经验变得丰富,人生看得更透。可我们的束缚和教条也更多,一些经验和技能变得过时,激情也减少,冒险能力更弱。而这些,恰恰是长大了的孩子们的优势了。
我们要习惯权威被挑战:我们绝不迁就和妥协孩子的单纯的意见坚持,但是我们尊重孩子独立的思考和选择。
让孩子在深刻的思考和成熟的决策中,说服我们,让我们心甘情愿地放飞他们。

网络资源推荐: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李忠辉主页 http://www.up365.net 
推荐注册,交流成长:本源学习圈 http://bbs.byzone.net 互动Q群:52700289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1 | 浏览: |阅读全文

亲子互动一幕

亲子互动一幕/李忠辉
说一个真实的故事——
那天我走在笔架山,一个刚会走路的小朋友迎面而来,喊道:妈妈。
身后的的妈妈应道:哎~
孩子继续喊着,妈妈继续应着,喊的每一声似乎都不同的情感,应的每一声似乎也很理解那一声喊的意思。
非常和谐的一呼一答,大约呼喊和应答了十声……娃娃喊的童声自带萌感和亲昵,妈妈应得耐心而温暖。
娃娃此时突然蹦出:抱抱。妈妈会心一笑,抱起了娃娃。
心里一想:哈哈,娃娃这么小,就懂套路了,或许本能吧。
妈妈的爱是温暖的,是耐心的,是开放包容的,还是非常理解的。
孩子做了那么长的铺垫,目的就是求抱抱啊,哈哈哈。
这娃娃从我迎面走来,到我回头看着孩子妈妈抱起这个娃,我的心都融化了。
孩子的天真和爱,原本就是那么自然,很自然的互动,本能。
父母如果以开放的心和开放的怀抱去面对,不带成见,不附带条件,场面原本就这么融洽和谐,就这么温暖幸福。
如果老李暑假让大孩子也这么带感情地喊十声,妈妈的心是否防守得住,不感动呢?

网络资源推荐: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李忠辉主页 http://www.up365.net 
推荐注册,交流成长:本源学习圈 http://bbs.byzone.net 互动Q群:52700289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可控的冲突与成长

可控的冲突与成长
我们从孩子面临干扰,危险,冲突,改如何处理,讨论下这个话题
先从医学说下免疫,生命和细菌的关系。
免疫,就是人体的一种识别和抵抗病菌的一种能力吧——病菌不多,人体就能识别和提升自己的免疫能力,病菌太多,超过了人体防卫能力,就生病了。
类似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遭遇很多的困境,冲突——当冲突大于孩子的处理能力的时候,孩子是挫败的,放弃的,当冲突小于孩子的处理能力的时候,孩子是可以从处理过程中,强化心理强度的,这个,就是一个人成长中的心理维生素。
很多父母习惯了为孩子排除一切干扰,几乎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很顺利的环境中,以为这就是爱——其实不是,这如同把孩子放在一个无菌的环境里一样,很可怕,等到孩子将来要面对现实的时候,很容易崩溃。
这绝对不是爱,是害,甚至是无意识的谋杀。
如同种植庄稼,施肥太多,浇水太多,都可能烧死涝死庄稼。
如果怕庄稼晒死,完全把庄稼置于自己因为最好的空调房里,无菌环境,庄稼还能生长,结果吗?
孩子的成长,除了课本学习(其实很小的部分),还有很多的学习来自生活,各种体验……当然也包括成功的,挫败的。
适度的细菌,如同适度的挫折,那都是一个正常的生命体的健康成长所需要的。
因此,我们不要过度地为孩子排除困难,生怕那些干扰耽搁了孩子的学习——孩子们需要自己去面对,体验,思考,选择。
这才是爱。
这样培养的孩子,你才可以放手,让孩子飞翔,去远方。
网络资源推荐: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李忠辉主页 http://www.up365.net 
推荐注册,交流成长:本源学习圈 http://bbs.byzone.net 互动Q群:52700289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老李的陪伴

老李的陪伴
#老李随感# 如果你优秀,是因为你一直拥有纯粹的快乐。
快乐单纯而简单,这快乐就很真实。
我突然发现,我给了很多这种纯粹的快乐给小李。以前咋没总结这点呢,很关键啊。因为快乐可以发自内心的激发一个人的潜能。
比如我坚持健康的一,心情第二,学习第三。
故乡旅游,我从不过问孩子的暑假作业(因为那是孩子自己可以安排和完成的事),而是给予孩子各种快乐的体验(这,是我的责任)。
家里陪伴玩耍,各种方式:比如橡皮筋,跳房子,看动画片,各种手工,兴趣学习和尝试(那是体验人生的一种方式)。
甚至还陪着孩子,一起发呆;或者,应她要求带她开车去兜风。
讨论、协助她组织班级的各种活动,我们之间,有无处不在的各种平等自由的话题讨论。
话题涉及哲学、美学、经济学、管理、社会等大领域话题,也涉及生活琐碎细节。
在她烦恼的时候,总可以想到求助父母……即便我们帮不了她,也一定会在孩子身边陪伴,分担,一起面对。
我始终觉得,小李,是玩够了,才爱学习的。
还有一点,孩子从小就可以为自己的事做主(部分是引导的,部分是全权做主的)
如此快乐的孩子,一直让孩子自己选择的孩子,她没理由抱怨父母,除了努力,就是感恩了吧。
我做主的事,错了,我承担;孩子做主的事,错了,我也分担。
如此的陪伴,怎能不给力。
网络资源推荐: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李忠辉主页 http://www.up365.net 
推荐注册,交流成长:本源学习圈 http://bbs.byzone.net 互动Q群:52700289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1 | 浏览: |阅读全文

有质量的教育

有质量的教育
李忠辉 8:23:46
保护“人格权”写入报告(19大),教育“有质量”3字千钧重;

李忠辉 8:27:47
质量标准是什么,素质还是分数?素质的内涵是什么?
南迪  8:28:04
素质第一,分数第二。素质不是学了多少课外知识。我认为素质包括个人安全,自理,自爱,自尊,礼仪,教养,最后学习能力。
李忠辉  8:32:13
素质,是后天形成的一种生活习惯。 素质的高低不以人种而划分,任何地方都有素质高的人和素质低的人。人的素质的高低:就是相比较而言,人天生的生理元素和思维元素的多少,以及,后天培养的生理组织的健康程度和思维系统的健全程度。
素质就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思想与行为的具体表现。在社会上,素质一般定义为:一个人文化水平的高低;身体的健康程度;以及家族遗传于自己的惯性思维能力和对事物的洞察能力,管理能力和智商、情商层次高低以及与职业技能所达级别的综合体现。素质其本源为沟通的层次和传达的印象品位,分专业素质和社会素质。
以上解释,来自网络,老李以为第二个更贴切
我以为,素质是死知识以外要素的总和,包括习惯,思维,能力。
专业素质和社会素质的分类,很好。
南迪  8:34:27
可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是一个孩子学了多少东西,会多少乐器,背多少诗,快速做多少题。。
李忠辉  8:34:39
专业素质,更多的变现为能力。
南迪  8:34:44
社会素质应该>专业素质
李忠辉  8:35:01
这个,我不赞同。因人而异,没有标准。。从事专业工作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比例。从事社会工作的,要求社会素质高于专业素质。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怎样的孩子受欢迎

怎样的孩子受欢迎
有国外的心理学家跟踪采访了100个小学低年级学生发现:社交能力强、受同伴欢迎的孩子,他们普遍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这个“强”体现在: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更容易被对方接受。
而社交能力弱、不受欢迎的孩子,这方面的解决能力也较弱,最终这些孩子往往只能通过攻击,或者回避,或者依赖第三方来解决问题,于是越来越弱,越来越不受欢迎。
同样是5-12岁的孩子,为什么他们想出来的办法会如此的不同呢——
有人认为,这和孩子的表达能力有关,能言善辩的孩子更能影响别人。
也有人认为,这和孩子善解人意,情商高低有关。
甚至,还有人认为,和孩子的身高体重也有关,体格强大的孩子更自信,更容易获得同伴的信任和推崇。
这些看起来都各有各的理,但经过心理学家的进一步观察、采访、研究,发现孩子面对冲突,提出方案的效果大相径庭的主要原因是:和孩子起心动念的初衷有关,就是我们常说的“动机”有关。
社交能力弱、不受同伴欢迎的孩子,通常他们的思维出发点,是以自我为中心来思考的;而那些社交能力强、更受同伴欢迎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出发点,是“以逃避惩罚为目的”的。
显而易见,两类孩子对社会认知的成熟度、对行为规范的执行力、对行事后果的判断力不同。
举个例子:A孩子先拿到玩具,这时候,B孩子也想要这个玩具,于是B去抢A的玩具。
社交能力弱的孩子会认为:玩具我先拿到,所以是我的,我不想给你。
社交能力强的孩子则会思考:如果我们为了玩具发生争执,最后可能都要被老师惩罚。
于是社交能力强的那个A会和B说:我们轮流玩吧。
而社交能力弱的那个A,则会说:等我玩够了之后了再给你玩。
在成人眼中,这两种说法似乎是差不多的,都是轮流的意思,但是,在孩子的意识里主语不同,一个是“我们”,一个是“我”和“你”,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懂得拒绝,让孩子成长更顺利

懂得拒绝,让孩子成长更顺利/李忠辉
在养育孩子的路上,总是不可避免的要拒绝孩子一些事,比如买昂贵的玩具、长时间看电视等等。
然而,专家又说“童年心理创伤会伴随孩子一生”,我们还是多多少少会担心,因为自己教育方式的不当,给孩子的心理发展造成影响。
其实合理的拒绝方式,会更利于孩子成长——
1,你自己做决定吧!
当我们想让孩子停下他正在做的事情时,可以试试这句话。我们明确传达出背后的原意:你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举个例子,有一次女儿看电视很晚都不肯睡觉,多次提醒之后女儿依然不听。虽然其实我内心挺气的,但还是平静地跟她说:
“今天妈妈好累,明天没法叫你起床哦。如果你现在就早点收拾睡觉,还能自己听到闹钟起床,太晚睡就听不见闹钟了。所以,是继续看电视还是早点睡,你自己做决定吧。”
第二天其实我很早就醒了,但硬是憋着没叫女儿起床。等她醒过来已经快到上学时间了,只好急急忙忙地摇我起床,让我快点送她上学。
虽然最后她还是迟到被老师教育了,但却吸取了教训,每天到点就乖乖自觉上床睡觉了。
当然,当时女儿是对我有点怨气的,但我并没有因此被女儿看作“野蛮”妈妈。因为我先前已经跟她讲得很清楚了:是她自己做的决定,就该承担相应的结果。
一来二去,她心里已经有了一个“缓冲”,自己也是明白事情前因后果的;哪怕一时生气,慢慢也会自己领悟过来。
2,这个话题就此打住!
被爷爷奶奶带大,或者“6+1”家庭的孩子,往往都有一个通病:无理要求被拒绝后,百般纠缠。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拒绝时一定要果断。
比如,孩子一定要坚持买某个特别昂贵的礼物时,我们可以这样回复他:“宝贝,你前几天才买了一个新玩具,我们先好好探索那个玩具的玩法。这个我们下个星期再买好吗?”
如果孩子还是固执己见,我们就要果断回复:“好了,这个话题就此打住。”这个时候,孩子可能会又哭又闹,但我们一定要坚定立场告诉他:“我已经回答你的问题了。”
如果孩子继续纠缠,那么就开始“复读机”模式,但注意语气要尽量平静。是的,我们可能会得到更多的哭闹,但让孩子理解和领会我们的决定,本来就更像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
特别要注意的是: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爸爸妈妈的行动一定要一致,千万不要互相“拆台”。因为孩子是很聪明的,一旦爸妈有一个人动摇,他的攻势马上变本加厉!
等孩子态度软下来了,我们再抓紧时间、趁机教育,指出孩子要求中的无理之处,让他明白是非对错。如果能坚持下去,一定能把孩子引导到好的方向发展。
3,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孩子做了一件让我们很生气的事,比如玩水把水洒得到处都湿哒哒,不妨试试这句话。让孩子来打下手,帮忙把客厅、房间的的水清理干净。
虽然这句话乍一听,是我们请孩子来帮助我们想办法,反而好像问题出在我们身上。但这句话可以说相当有“套路”了——
当我们这样拒绝孩子的某些行为时,他就不会把我们放在他的「对立面」,因为他感受到自己是受到尊重的;但同时,由于他也参与到收拾“烂摊子”的过程,就会切身体会到自身行为的后果。
4,妈妈爱你,但不喜欢你这么做
无论嘴上多么强硬的孩子,内心里都非常渴望爸妈的爱和肯定。所以,当我们拒绝孩子的行为、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评价时,一定要记得——把“事情本身”跟“孩子本人”分开。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爱,就是放手,习惯孩子的离开/李忠辉

爱,就是放手,习惯孩子的离开/李忠辉
李忠辉 20:03:46
父母的爱,是最无私伟大的。因为爱,所有的努力,都是让孩子可以长大,离开。
孩子和妈妈的分离,是生理的,从母体分离出来。
然后,经历爸爸妈妈不能陪自己玩耍,去上班,经历自己去幼儿园,一天见不到爸爸妈妈。然后上学,偶像崇拜,从爸爸妈妈变成老师。
然后长大的过程中,不断有各种冲突麻烦,爸爸妈妈总是大包大揽,全部解决。最靠谱的,始终是爹是妈。
巍子 20:08:00
看着李老师说的话,好心酸,心痛
李忠辉 20:08:16
还没到最痛的时候。
巍子 20:08:49
已经痛都的呼吸困难,所说的一切,都印在我的身上。
李忠辉 20:09:21
然后孩子初中了,高中了,住校了,周末才见一次。好多父母都有这种不适应啊,每天看到孩子,总有那么多不满,突然一个星期见不到孩子了,你会不自觉去他(她)的房间去瞅瞅。
还是幼儿、小学时候,孩子被父母要求分床睡,父母想尽办法,做很多努力。对吧。
等到孩子青春期,突然和爸爸或者妈妈,有了距离,不再轻易拥抱。父母被孩子嫌弃,土气,过时,观念落后,OUT。
好不容易,父母适应了周末才见一次,却不习惯孩子一个暑假和寒假,都在玩耍。
孩子终于努力,上了大学,只有寒假,暑假和你在一起了。
你以为寒假暑假有机会和孩子在一起,准备了好多吃的,结果孩子不回家,去看女朋友,男朋友了。
如果是女儿,她说,妈妈,我一辈子不嫁,就陪着你——你很欣慰。可是转眼,孩子整天和男朋友在一起,并没有多少时间陪妈妈。
父母挣钱,孩子还没挣钱,就花父母的钱,谈恋爱了。
大部分的父母,心情复杂,最终为了孩子的幸福和未来,忍住了所有的孤独,心痛。
孩子从生理的分离,走到地理距离的分离,再走到心理距离的分离。
如果你不适应,你的爱,有问题。如果你纠结,你需要在本源学习圈用心学习啊。对吧。
然后,专业的选择,就业的选择,父母有的能说上话,有的说不上。有的孩子会用心征询父母意见,有的孩子一句话:你们懂啥?
李忠辉 20:16:49
根据时间轴,我继续展开。
孩子长大了,终于工作了。
此时,没有了寒暑假,只有黄金周假期,春节假期。这时候,孩子说,老板让加班,为了孩子前程,父母们心里想着,念着,还是忍住了接受孩子的不回家。
是不是觉得,孩子走的越来越远,我们老花的眼,已经看不清孩子的背影了呢。
孩子终于说,妈妈,爸爸,我春节回家。父母像过节一样,准备孩子的住处,被子床单,晒了又晒,桌子和地板拖了又拖。吃的买了N多,塞满冰箱。
还有若干让孩子带走的各种土特产和关怀。我就曾经体验,任由母亲把车的后备箱,随便塞,我绝不说不要,因为那是母亲的爱。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面对不同难题,妈妈应该怎么做

面对不同难题,妈妈应该怎么做/李忠辉
A。当孩子不想睡觉
不能这样说:这么晚了,别玩了,快点睡觉去。都说几遍了,还不听!
这样说【给孩子选择机会】:还有20分钟就该睡觉了,你是想玩一会再洗漱,还是洗漱后到床上听妈妈讲绘本呢?
【当需要提醒孩子放弃一个有趣的事,去做应该的事,我们正确的做法,是给孩子一个心理的缓冲,唤醒孩子内心的理性选择。】
B。当孩子磨蹭
不能这么说:你还在哪里磨蹭什么,快点啦,都这么晚了!
应该这么说:我们还有10分钟就出门了,你是现在是一个人在家待着,还是跟妈妈出门呢?
【让孩子主动选择,体验不同决策的结果及好处。】
C。当孩子说不
不能这么说:你小孩子懂什么;我是为了你好,必须听我的;乖,听妈妈的。
应该这么说:嗯,你可以说不。但是,我想听你说不的原因,让我可以更好地理解你的想法。
【孩子说不,是心理成长。妈妈们不该烦恼,而应该适应,而且欣喜。】
D。当孩子不小心弄坏东西
不能这么说:你看你,怎么这么不小心!这东西很贵,下次不给你买了。
应该这么说:没关系的,这次有了经验,下次就不会弄坏了。每个人都会犯错,妈妈也会犯错,重要的是想办法弥补,处理。
【重要的不是责任界定,而是对错误的态度以及及时处理的措施。】
E。当孩子不想理我们
不能这么说:跟你说话呢,怎么不搭理我!怎么回事?
应该这么说:宝宝,妈妈感觉你有心事,妈妈能帮你吗?跟妈妈说一说,说出来心里就舒服了,妈妈很担心你!
【有时候给孩子一个处理自己情绪的时间和空间,也很好。妈妈们不要心慌。】
F。当孩子不愿意分享玩具
不能这样说:你让他多玩一会,他是客人。
应该这样说:你是先玩5分钟,后给他玩10分钟呢,还是让他玩5分钟,自己再玩10分钟呢?或者你给他另一个玩具?
【让孩子享有主动选择的权利,体验分享的好处】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1 | 浏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