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表扬更有效

让表扬更有效/李忠辉
    在我们的国度里,在我们的文化里,曾经很稀少地遇到表扬或者肯定的词语。那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是崇尚集体意识、忽略或者压抑个性呈现的基调。
    最近这些年来,很多的教育人士通过反思和实践,表扬又开始大为盛行。但是很多做法却被矫枉过正。
    教育是科学,更是艺术,不能简单地教条化,模式化实施。很多时候,具体的教育行为,决定于教育者的修行和经验积累,决定于对表扬对象的观察,决定于对表扬事实的了解。
    夸孩子少用“你真棒”,这种夸奖泛泛而谈,虚假而有害,很多心态修炼不到位的家长,这么简单地夸奖孩子,孩子很容易感受到表扬者的虚伪和急功近利,孩子的这感受常常让教育行为失效,甚至适得其反。
    那么怎么表扬孩子才是有效合理的呢?老李在实践中总结了6个基本原则:
    1,阶段性:符合孩子年龄阶段的沟通、肢体语言、角色和态度,在这基础上的表扬,才是孩子愿意接受和有效的;
    2,具体性:围绕具体事情,就事论事,予以肯定;任何借题发挥的表扬,都是教育者的主观和功利心;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2 | 浏览: |阅读全文

爱,就在身边

爱,就在身边/李忠辉
    当你埋首前行,快乐或者忧虑地前行,有一天你蓦然回首,你会发现:爱,就在你身边。
    你曾经以为亲人离去,他们的爱也离去,其实并非如此,他们依然在天堂注视着你,关怀着你——因为他们过去做的一切,说的一切,会不断地在你的脑海浮现,在你的耳边回响。
    无论你曾经怎样的纠结,你的人生都离不开你身边的人,帮助你的,提拔你的,启发你的,阻拦你的,制约你的,纠缠你的……那是你生命的所有构成要素,你无从选择的构成要素。你能选择的是你面对这些的态度。而这态度,决定了你拥有怎样的人生。
    那些推动你的,那些为难你的,都是爱,随时在你身边,一直在你身边。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3 | 浏览: |阅读全文

我们的态度

我们的态度/李忠辉
    无论对孩子严格还是宽松,其实都是我们对自己的一种态度,我们如果对自己不满意,我们就会对孩子有更多高标准的要求。
    或者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自己没有达成的目标,我们就期待孩子来完成。又或者,自己没有达成的愿望,通过孩子来完成——比如自己童年的时候父母陪伴上自己时间少,自己会更加多的时候陪伴孩子,甚至不离不弃;比如,我们喜欢不断地打扮孩子,很多时候,是自己童年的时候,没有在打扮上获得基本的满足。
    因此,我们对孩子的态度,取决于我们对自己的态度。
    而我们的父母当年是如何教育我们的,尤其在我们的青春期的境遇,很大程度上……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5 | 浏览: |阅读全文

善待自己

善待自己/李忠辉
    我们经常遮掩提醒别人或者自己:善待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把这提示当作放下包袱或者眼前的困难,或者在物质上做一些安慰自己的安排。
    其实,善待自己,不仅仅是这些。善待自己,就是让自己自在,不绷,不压抑,不苛责,不为难——像宝贝幸福地熟睡一样。
    比如,不把烦恼带到床上,因为那是一个睡觉的地方。睡觉的时候,不让诸多的负面信息混进自己的梦境,认为地做一个隔绝。
    比如,不把怨恨带到明天,因为那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新的开始,你需要一个新的能量场去帮助你实现梦想,达成目标。
    比如,不把忧郁传染给别人,因为那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如果我们把负面情绪传递给身边的人,哪些负面的能量会被发酵、酝酿之后,重新返回给我们。
    比如,不把不良的情绪挂在脸上,因为那是一种令人讨厌的表情。这似乎有点装,但不重要,一种形式的虚拟和强化,会逐渐地引导自己内心,走向真正的积极。
    让自己自在,不难做到……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2 | 浏览: |阅读全文

生命的穿越

生命的穿越/李忠辉
    在本源学习圈,很多家长都说想到容易,做到很难。于是老李一直琢磨给这些家长一个自我突破的体验。
    终于在这个暑假,一群自告奋勇的家长带着孩子,和老李一起穿越了深圳的梧桐山、东西冲。
    对于从没有走过类似路线的成员,这不只是体能的挑战,还是心理的煎熬——尤其是你本来恐高的,却不得不在站不稳的山脊上爬行……在几乎没有路的地方钻、爬、攀登,走出自己的生命之路。
    我做了足够多的安全嘱咐和努力,尽管如此,炎炎烈日下的穿越,一片漆黑下的行走,陡峭小路前的恐高,灌木丛对于虫蛇的恐惧,路边带刺植物对手脚及衣服的划拉……这些都无法避免。
    她们和老李一起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生命的穿越,她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选择了坚持。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4 | 浏览: |阅读全文

感受生命

感受生命/李忠辉
有几句来自网络的思想片段,很有内涵,尝试解读下,做个分享:
——每天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伟大的梦想。
闹钟叫醒你,你是被动的。而梦想,是植根你内心的,梦想叫醒你,是你生命的自觉醒来。
——每天抛弃的不是时间,而是不成熟的自己。
时间是一定流逝的,不以你抛弃不抛弃的想法就不流逝。而身体和心理一旦逐渐成长,过去的就成为历史:那不成熟的自己及一直新陈代谢的身体。
——每天囊中羞涩的不是财富,而是没有值得奋斗的梦想。
只有财富而没有梦想,没有爱和善良的人,是可怜以至于可悲的;拥有梦想和爱的人,才是丰富的,充实的。
——每天肩上新增的不是痛楚,而是沉稳的素养。
不断努力,人生就不断前进。肩膀增加了负荷,就是增加了成长的磨练和动力。磨练后,产生的是能力、耐力。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用爱托底

用爱托底/李忠辉

    在本源学习圈的内部交流,大家在探讨拼搏成长,背后需要一个托底的人或者平台。
    哪怕你在外面头破血流,身后都会有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坚强的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圈子,在为你守候。
    托底:爱,无条件,信任,无条件。
    如果你觉得难受,是努力后的状况和自己期待不一致;根源是,你内心总有预设的标准和尺子,孩子,乃至配偶,其他亲人的表现,都难以符合你的标准,难以满足你的期待——结果就是,你失望而且难受,孩子和亲人也难受。 
    有学员问:老李,你内心有标准吗?答:有。
    关于孩子成长的是非标准,是刚性的。 
    但对于孩子成长的能力标准,却是完全弹性的。我只是托底,孩子可以选择从任何一个起点开始,可以在任何一个节点休息,甚至撤退、折返。
    我要努力的是询问问孩子:你确认要休息吗,撤退吗,折返吗?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4 | 浏览: |阅读全文

自我增值

自我增值/李忠辉
    ——每天读书
    种类不重要,多少不重要,每天可以读一点,保持自己对世界的探寻兴趣,维持自己不断思考的做法。
    ——学习新的语言
    不是学习新的语言种类,而是新学习的说话方式,不一样的内容表达及效果。 
    ——战胜你的恐惧
    大胆尝试吧,重点不是结果,而是不断努力的行动力。
    ——提升你的技能
    在实践和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就能面对更多的难题,就能面对难题的时候,有更强的解决能力。
    ——时常检讨自己、
    检讨,不是揪住自己的错误,证明自己无能和追究责任,而是尽快地纠正错误,继续前进。
    ——向你佩服的人学习
    模仿优秀,是最好的学习;佩服的人,可以更好地激励你自己。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3 | 浏览: |阅读全文

TA为什么难以改变

 TA为什么难以改变/李忠辉
    在一个咨询案例中,TA不断地给自己贴标签:
    我是一个没用的人。
    我做不到。
    我的事没人能解。
    我是无法改变的……
    TA每天催眠自己,暗示自己:我的问题没人可以解决。
    我举例说,一个婴儿不小心揪住了自己头发,不知道揪住的是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揪哭了。TA就是那个把自己揪哭的孩子。
    TA喜欢吃,说为了吃喝,做什么都愿意——TA把自己置于一个受害者的角色,用吃喝来安抚自己;因为丢失爱情的痛苦,TA用吃喝来弥补自己原始的需求。
    TA把自己陷入一个痛苦的现实中,被动地去适应,但一直在适应的过程中,没有看到适应的积极结果;甚至也貌似享受痛苦的样子,或者以受害者角色,向抛弃TA的人呈现可怜,也或者向周围的人群,呼唤关注、同情甚至爱。
    TA的心,其实就是一颗受伤的心。拒绝改变,其实是没有能量去改变、担心再次受伤的恐惧、缺少方向或者看不到未来的光明。
    这类人群,其实什么都明白,就是不动。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4 | 浏览: |阅读全文

对人太好,是病

对人太好,是病/李忠辉 
    美国心理学家莱斯·巴巴内尔认为,“老好人”,难以对别人说“不”,这种过分的友善是一种病理状态,一种用来掩盖一系列心理和情感问题的性格特征。名为“看管人性格紊乱”、“取悦病”或“友善病”。
    有类似特征的人群,往往曾经遭遇“遗弃”,或者过分的“苛责”……他们期望表现的更好,去避免以前那些让他们恐惧的结果再次发生。
    一旦自己做的不够好,他们会不断地批评自己,强迫自己去适应自己在乎的人,可以“考核”自己的人,甚至周围所有的朋友。
    他们期望,在对周围人士的友好中,获得肯定,他们的自信是虚弱的,依赖于周围认识的肯定和嘉许,甚至感谢。他们对于肯定的渴望,仅仅强于乞求。
    他们期望,在对周围认识的友好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甚至讨好;他们害怕孤独和被忽略。
    在人际交往中,彼此友善,是必须的一个内容,但是出于彼此互动,不是因为恐惧或者内心的过分依赖,乃至强制自己的做法。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6 | 浏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