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给潜意识“杀毒”

[置顶] 家长如何突破成长瓶颈

[置顶] 利于孩子成长的能量场

[置顶]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置顶] 和解

[置顶] 从身体触摸内心

[置顶] 衡量世界的尺子

[置顶] 孩子喜欢怎样的批评

[置顶] 我们和孩子是"一伙的"

做诚信的爸爸

做诚信的爸爸/李忠辉
1,说带孩子出去玩,下雨了也会去;
2,从没忘记过答应给孩子买的东西;
3,答应孩子睡觉前回来讲故事,一定会回来;
4,说好10分钟后出门,就10分钟后出门;
5,同意孩子可以不再学游泳,帮孩子说服了妈妈;
6、出差时说给孩子打电话,一定不会忘。
诚信的尺度,当然不只这些。这些,只是举例说明。
尊重孩子,一诺千金,哪怕你一生只做一件让孩子信服的事,也是给孩子最好的榜样。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1 | 浏览: |阅读全文

教育的本源

教育的本源/李忠辉
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记之后剩下的东西。而我们,可以透过这股力量培养出能够独立思考、行动的人,并解决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
我们身边的教育显然迷失了,进入了学习考试的怪圈;并非考试错了,考试是检测知识学习的手段,当前教育的错误在于,把考试当成了目的,并且依据考试结果,分类不同的人生。
其实,教育是心灵牵引,引导孩子追寻爱,追寻真善美,追寻智慧;教育就是在孩子的心灵种下美好的种子,让孩子做人做事从此有了底线和边界。
教育不是每天督促孩子作业,教育其实就像养花一样,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教育者因此而分享花开的喜悦和美好。
教育的手段不区分高下,教育思路不区分流派,适合孩子成长的就是最好的教育,因材施教是根本。
教育的本质就是回归本源,远离功利和浮躁,让教育可以让孩子自主成长,不必外界的催促。努力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也不是为了满足谁的心愿,达到什么目标,教育是为了让自己内心变得充实而丰富。
教育,就是要让孩子的手脑眼都获得解放,思维获得解放,时间获得解放,心灵获得解放。
教育,就是要让孩子明白生命的可贵,必须珍惜。
教育,就是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生俱来的权利和责任。
教育,就是让孩子明白自己可以做主,并且为自己的决定承担责任。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1 | 浏览: |阅读全文

饭局中识人用人

 饭局中识人用人
    据说,“饭局”一词是宋代人发明的,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宋人把“饭”与“局”连成一体,玄妙尽显。吃饭居然也可以成局?
    对于企业家来说,吃饭是个严肃的社交游戏。王中军说起华谊兄弟和马云、江南春的合作,总是轻描淡写:“就是一块吃顿饭喝喝茶,也不用多说,事情就谈成了。”
    每一位企业家都有自己的一套识人方法,虽各有妙招,但不外乎以小见大、见微知著。“饭局”,作为平时人际交往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当然是企业家识人用人最佳场所。
    李嘉诚喜欢从选座位识人。如果吃饭时,有哪位喜欢选领导身边的位置坐,他觉得此人过于积极,心术可能不正;而有的人却偏偏不喜欢坐在领导身边,老是挑离领导最远的位置,这种人要么太胆小,要么心里有鬼,他也不看好。
    董明珠很在乎吃相。她不喜欢女孩子吃东西不注意形象,比如在路上看到有烤红薯,买了就吃。还有的人吃东西,咬得碎碎的,再吐到桌上,她看见就会摇头。对于不注意形象的人,她是不会重用的。
    玻璃大王曹德旺喜欢吃饭时非常清醒的人。早年有一次他招人,四个年轻人都很优秀,让他难以定夺,于是他便请四个人去吃饺子。吃的时候,他与大家谈笑风生,饭后他问四个人吃了几个饺子,其中三个人都说不知道,只有一个人说自己吃了32个。于是,这个人被录用了。
    马云喜欢看人在饭桌上喝酒的表现:“自己不会喝酒,但好强硬撑,结果三杯未下肚,就面红耳赤,开始手舞足蹈,之后又是烂醉如泥,丑态百出,这类人我不会重用;自己很能喝,但装着不会喝,并一边想方设法唆使别人喝,不看到别人烂醉倒地不罢休,这类人阴险狡诈,我也不会重用;那种自己会喝酒,依自己的酒量去喝,对别人不劝酒、不唆使,悉听尊便,则可以放心重用。”
    金仁宝集团董事长许胜雄有一套识人招数。他认为在集团内要成为一个总经理,就要懂得带兵、带心。而如何看出一个总经理有没有这种特质,他认为可以从饭桌上观察出来。许胜雄说,他和员工去吃饭时,会观察员工的吃饭行为。他举例,如果八个人去吃,刚好有一道菜是八块肉,这时,如果有一个员工只顾自己,一直吃眼前这道菜,忘了别人还没吃到,在许胜雄眼里,这个员工的表现如何呢?答案是:这种人,即便能力再强,最多只能当副总,不可能当总经理,他没有分享的概念。他说,自己会从细处观察一个人,因为这种时间最不会伪装。

| 分类:老李文摘 | 评论:1 | 浏览: |阅读全文

徒步的好处

徒步的好处/李忠辉
    美国出版的《走路!不要跑步》一书中,作者史塔曼博士指出:行走健身要求迈大步,速度较快,双臂摆动,抬头挺胸。不要以为健步行走就是简单的下肢运动。
    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证实,规律的健走可有效锻炼身体各部位:头脑——促使脑部释放内啡肽(胺多酚),具有镇定作用,可减轻疼痛感,使心情愉悦。肺部——增加肺活量、降低嗜烟者对吸烟的渴望。背部——加强背肌力量,且对背部伤害较小。腿脚——行走相当于对骨骼进行力量训练,能明显增强腿脚骨骼和肌肉力量。
    一周步行三个小时以上,就可以降低35%-40%的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一周三天,每次步行45分钟以上,可以预防老年痴呆。一周步行7小时以上,可以降低20%的乳腺癌罹患率,对II型糖尿病有50%的疗效。
    1.步行能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慢而有力。
    2.步行能增强血管弹性,减少血管破裂的可能性。
    3.步行能增强肌肉力量,强健腿足、筋骨,并能使关节灵活,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4.步行可以增强消化腺分泌,促进胃肠有规律地蠕动,增加食欲,对于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等症都有良好作用。
    5.在户外新鲜空气中步行,大脑思维活动变得清晰、灵活,可有效消除脑力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据有关专家测试,每周步行三次,每次一小时,连续坚持4个月者与不喜欢运动的人相比,前者反应敏锐,视觉与记忆力均占优势。
    6.步行是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健身方式,可以缓解神经肌肉紧张。据专家测定,当烦躁、焦虑的情绪涌向心头时,以轻快的步伐散步15分钟左右,即可缓解紧张,稳定情绪。
    7.定时坚持步行,会消除心脏缺血性症状或降低血压,使人体消除疲劳,精神愉快,缓解心慌心悸。
    8.步行可减少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聚积,也能减少血糖转化成甘油三脂的机会。
    9.步行能减少人体腹部脂肪的积聚,保持人体的形体美。
    10.步行能减少血凝块的形成,减少心肌梗塞的可能性。
    11.步行能减少激素的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的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会引起动脉血管疾病。
    12.步行还可以保护环境,消除废气污染,强健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延年益寿。

标签:

| 分类:老李文摘 | 评论:1 | 浏览: |阅读全文

让生命时刻在状态

让生命时刻在状态/李忠辉
  感恩大家在本源学习圈聚集、交流、学习和切磋。本源学习圈子是一个准公益的学习圈子。欢迎各种各类需求的家长聚集在一起,众人拾柴火焰高,一起聚集,相互帮助,相互温暖。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探索关于孩子成长,关于父母的成长,关于家庭的成长。在这个成长过程当中,有一个常见话题就是有时候我们的家长,甚至老师,我现在觉得很好,我懂了,但是我做不到;现在我懂了,但是我有心无力,我想到却做不到,很多时候就是我们的生命不在状态,我们的情绪管理不好,我们的健康维护的不够太好,我们的心态做的不够好。
  所以今天我们的讲座题目就是:让生命时刻在状态!
  一、情绪产生的原因
  1、三观和现实的冲突。
  三观我们说的价值观、金钱观、情感观。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我们对金钱的看法,我们对感情的看法,决定了我们很多的想法、很多的说法和做法和现实的冲突,这种冲突会让我们产生一些心理上的压力,这种心理上的压力就是情绪。
  2、努力与期待的差异。
  很多时候我们为什么会那么的不开心,那么的不快乐,是因为我们以为世界是这样的,而世界确是那样的;本来以为可自己以的却怎么也做不到;以为自己的配偶会如何如何,结果却不如自己的愿;以为孩子会如何如何,孩子却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这个就是我们的努力与期望值中间有一个差异。
  3、健康的恶化。
  我们好好的,我们的健康突然恶化。一个重症的病人想法是特别多的,大部分重症病人他们的心态是比较悲观的,他们的情绪是比较恶化的,甚至恶化的程度超越了健康。
  我们通常能够在自己的身边见到很多的案例,有些乐观的癌症病人过着过着癌症没有了,有的癌症病人并不严重,但却被自己吓死了,很快就结束了生命……健康与自己的情绪和心态有关系的。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父母如何引导孩子成长

父母如何引导孩子成长/李忠辉

梁冬:每一对父母,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可是,和很多家长的交流中,我读出了他们对这句话深深的怀疑。一个妈妈说,娃爸是北航毕业的高材生,娃妈大学毕业后直到现在还在参加各种考试,一路过关斩将;可是娃在学校就是一副懒散相,家长缕缕被请。
身教是不容置疑的,要孩子成为什么人,父母首先得是什么人,尤其在伟人和品行方面的影响。但是,父母是什么人,孩子不一定是什么人——差别在于教育方式的不同。
单从身教来说,父母是那样的人,是前提,但不是充分的条件。只是,如果父母是善良的人,孩子也更容易在善良的成长环境中耳濡目染,接受善良的心性和价值观。
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孩子的一些口头禅,一些习为习惯……大多从父母那里直接复制。也因此,我们经常可以从孩子身上看到我们的影子。比如:一些骂人的措辞,肢体语言,对待人和事的基本态度……尽管我们很少去要求孩子复制,但孩子真的就和我们一样了。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染缸,社会是孩子的成长的第二个染缸。孩子经历的每一件事和挫折,每一次思考,都是孩子在成长中去伪存真,不断磨砺人生的方式。
孩子首先会向自己喜欢的人、崇拜的人学习,也愿意进行这种学习。父母是孩子早期喜欢和崇拜的人,后来是老师、优秀的同学、社会中的英雄、各种偶像以及文艺作品中的角色。
孩子的成长,最早是从言行模仿开始,然后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然后是角色和形象自我塑造。从被动学习,走向独立思考。
在孩子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教育者越是受孩子欢迎,引导和教育的效果越好;越是尊重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规律,我们的努力对孩子的影响力也越大。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1 | 浏览: |阅读全文

孩子“拿钱”,父母该如何处理

孩子“拿钱”,父母该如何处理/李忠辉

家长:
男孩,7岁,我之前一直没给孩子零花钱,我提出300元的压岁钱由他自己保管,考虑到小孩之前没有管理过钱,要求他花钱之前跟我讲一下,我觉得可以买的东西才能买。
之后,买过一次生日礼物给奶奶(我的建议),还为家人买过一次水果,剩余200多元,但孩子昨天从我钱包拿了400元,加上他自己还剩200多元,一共600多元,拿去楼下小卖部买东西,结果丢了张100的,花了张100的,还剩400多回来,中途去小卖店买过2次东西(小卖部老板说的),我们昨天打了孩子,因为觉得孩子偷钱问题的严重性。
请问李老师,这事我们该如何处理?
李忠辉:
关于孩子零花钱,老李有专门讲座,论坛也有专门的讨论帖子,你需要去仔细听听,零花钱的概念是什么,如何实施。
【本源学习圈,亲子咨询社区,欢迎注册交流: http://bbs.byzone.net】
从你所描述的内容来看,老李以为,你不是给孩子零花钱,你只是给了孩子保管钱的机会,凡是开支,还必须你批准。这好比孩子端起装了美食的碗,你说吃哪块,他才吃哪块,这真是对孩子的考验。
1,你给零花钱的额度有问题,太多了,重点应该是孩子学习量入为出,学会开支,具体金额看50一个月就差不多了(按同学平均水平)。
2,孩子必须为开支找理由,权衡自己可支配的金额是否足够;零花钱就是孩子可以任意支配的钱,学习及其他重大支出,依然是父母承担。
3,零花钱既然在孩子手里,孩子就有完整的支配权,而不是被指挥和控制。
4,给孩子零花,你可以提附加要求:比如记录简单的收支流水账。按月给。可以透支。犯错会扣除。其他人不得贴补和列支自己需求的花钱内容。
5,强调没有经过允许的钱,不可以拿。如果在家里,强调了而犯错,就扣除一定比例零花,甚至停止发放零花钱。
6,父母必须把钱保管好,不随意放置;把鱼塞猫嘴里,塞的人错误最大。
7,孩子最初的拿钱行为,不能定性为偷,而是未经授权的拿;首次可以不处罚,但事后强调后,依然重犯,必须处罚,但要适度。
8,给孩子那么多,又没教给孩子怎么管理钱,怎么花钱,怎么不丢钱,如何花的合理,也没告诉妈妈钱包的钱不能拿,为此,妈妈和爸爸以及有关教育责任的人士,必须正式地认真地向孩子道歉。
9,每次讨论这事,基本都是父母的错。孩子没经验,父母必须给孩子更多课本意外的常识,技能的传帮带,帮助孩子成长。

标签:

| 分类:咨询案例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感恩与接纳

感恩与接纳/李忠辉
今天在本源学习圈的学员群沟通交流,有一些心得公开分享下:
误区
孩子成长,就是和我们逐渐地分离;我们陪伴孩子,然后接受孩子长大飞走的结局。我们要习惯孩子的独立和分离。
父母陪伴有很多误区,体现在:1,把孩子当作自己未尽愿望的延续;2,照顾孩子,弥补自己童年遗憾;3,攀比或者跟风的教育行为。
如何接纳
接纳就不抱怨。了解了规律,才能做到接纳。而好好学习,就可以了解规律。规律即本源,事情本来的样子。
本来的样子,一般人是看不清楚,所以,需要学习啊。
比如下厨的人,都有被刀切手的经历吧,这是教训,大部分总结经验,用刀会小心,知道不小心会切手;这也是一种学习,实践学习——刀用不好,会切手,是规律。
比如北方人,从小就吃面食,这并非幼儿根据喜好做的选择,而是家庭,从小就不断熏陶和传递一种文化,包括饮食文化,是被动的,但愉快地接受的,是一个潜意识写入的过程。因为父母喜欢,所以自己也喜欢,适应。
还比如,看书学习,思考,讨论,自己没经历,但讨论和思考也帮助自己成长。
我们圈子的家长,有自己痛了,来找处方的;有不小心进圈子,被熏陶和感染的;有积极讨论,未雨绸缪,提前接触教育艺术和案例的。
我们来分析下,通常情况下,家长为什么抱怨?
1,自己的努力没有预期的回报(种庄稼,没遵循规律,或者运气不够好)。
2,自己不懂,习惯找孩子的责任(无知的人,更习惯抱怨;古代的人抱怨天气,现代的人,抱怨就少了)。
3,比较后,对孩子的结果不满意(信息社会,最大的害处就是这点,你永远看到别的孩子的闪光点和自己孩子的不足)。
我们都习惯了传播人家家庭的不幸,但却喜欢传播别人孩子的优点。
孩子不同阶段,规律都是什么呢?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2 | 浏览: |阅读全文

遇见未知的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
1,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2,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和呼吸却永远是在当下。
3,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
4,如果我们习惯于注意自己身体的感觉,时时安抚照顾它的话,很多疾病就不会因为日积月累而产生。
5,用爱去接纳所有我们遭遇的一切,然后放下。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实,而从来不懂得臣服。
6,所有造成我们与真我隔绝的东西都像黑暗一样,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拿知觉之光去照亮它们。
7,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在生理学上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关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很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  
8,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9,死亡来临的时候,会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的我们的东西席卷一空,而真正的你,是不会随时间甚至死亡而改变的。……这个内在真我不会随着你的身体而生,也不随着死亡而消失,它可以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

标签:

| 分类:老李文摘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生命如花绽放

生命如花绽放/李忠辉
    为什么在不同的环境,我们的心情会不同,愉悦或者烦躁?为什么在不同的人面前,我们的思维会不同,清晰或者纷乱?为什么我们不同的阅读,我们的信息获取感受会不同,快乐或者痛苦?
     我们说一个人,可以说是身,也可以说是心,也可以说是灵。身,是心的居所,灵魂的居所。
     不同的人,他们的心灵能量场会相互影响,积极的或者消极的。强大的人可以忽略和排除干扰,更好地吸收积极的能量;虚弱的敏感的人,则难以抵抗那些负面的能量场。
     我们之所以有时候身体不舒服,是因为个人的意识太强烈,自我的靶子过于明显,容易聚集生活周遭的人发出的信息。如果你状态比较好,整个身心都可以放空,周围的信息就会穿越而过,无法在你的身心聚集,产生作用。如果你状态不好,就像一个靶子一样,不断聚集对方的能量信息,产生冲突和痛苦。
     当然,如果你是选择主动面对和承受,那就是一种经历痛苦的洗礼,一种身心灵净化的仪式,一种治疗了。
     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和不同的人在一起,会感受和收获不同的能量。和消极的负面能量的人群在一起,我们容易受到邪性的渲染和牵引;和积极的正能量的人群一起,我们可以有更多积极的干净的信息,不断熏陶,浸染,指引我们学习和成长。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6 | 浏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