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给潜意识“杀毒”

[置顶] 家长如何突破成长瓶颈

[置顶] 利于孩子成长的能量场

[置顶]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置顶] 和解

[置顶] 从身体触摸内心

[置顶] 衡量世界的尺子

[置顶] 孩子喜欢怎样的批评

[置顶] 我们和孩子是"一伙的"

我的书桌朝东

我的书桌朝东(外一首)/李忠辉
 
 我的书桌朝东
 每天朝向炙热刺眼的阳光
 睁不开眼睛
 太阳有预谋地出现
 以光明的名义
 以温暖的名义
 堂而皇之践踏我的心情
 那么张扬

 我转身
 在窗帘背后的灰暗
 思考理想


标签:

| 分类:我的活动 | 评论:1 | 浏览: |阅读全文

生命的减法

生命的减法/李忠辉
人的一生,有很多重要的人和事,也有很多不太重要的人和事。
因为忙碌,或者缺少反思和权衡取舍,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不重要的人和事上,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人和事。
什么是重要?就是在你拥有的清单里,不断划掉你被迫舍弃的内容,最后几个在你清单上的内容。
这些东西,或许就是生命、健康、亲情、爱情和友情。
在平常进取的日子里,觉得职场机会和财富非常重要;
在遇到误解,感觉孤独,需要理解的时候,觉得友情非常重要;
在头疼脑热的时候,感觉无助,这时候亲情、爱情的照顾和问候,特别重要;
在住院治疗,被迫保养身体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感觉,健康最重要,财富是次要的;
当你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重新活着,很新鲜地感受世界的时候,你会觉得,生命的存在,是一件无比美好的事!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2 | 浏览: |阅读全文

你需要懂得的一些说法

你需要懂得的一些说法
脑袋测得出的东西叫智商,脑袋测不出的东西叫智慧;
胸口摸得着的尺寸叫胸围,胸口摸不到的尺寸叫胸襟;
眼睛看得到的地方叫视线,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叫视野;
眉毛皱得出的形状叫情绪,眉毛皱不出的形状叫情感;
耳朵听得到的动静是声音,耳朵听不到的动静是声誉;
鼻子闻得到的味道叫气味,鼻子闻不到的味道叫气息;
嘴里说得出来的话叫内容,嘴里说不出来的话叫内涵;
脸上看得出的表情叫气色,脸上看不出的表情叫气魄;
掌纹看得出的线条是命理,掌纹看不出的线条是命运;
背后摸得到的硬度叫脊椎,背后摸不到的硬度叫脊梁;
……
 

标签:

| 分类:老李文摘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卓别林:当我开始爱自己

卓别林:当我开始爱自己
查理·卓别林,默片时代的天才喜剧电影家。也是一位悟道者。德语诗《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作于他70岁生日当天。
这位时年古稀的艺术家,历经沧桑之后,心灵无比宁静平和,他听到了神的寂静之声……
QQ图片20140414064505.jpg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我才认识到,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
都只是提醒我:活着,不要违背自己的本心。
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
真实。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我才懂得,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人,
是多么的无礼,就算我知道,时机并不成熟,
那人也还没有做好准备,
就算那个人就是我自己,
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

标签:

| 分类:老李文摘 | 评论:0 | 浏览: |阅读全文

感恩与成长

感恩与成长/李忠辉
    以前提及,感恩是智慧的天窗,你开启了,智慧就如同阳光一般倾斜,温暖你的内心。
    最近的交流,有学员再次提及:我们该如何感恩?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没有获得帮助,或者磨练,没有收获……那就不必感激,不要把感恩曲解为策略。
    感恩是,发自内心对于施与自己的帮助和磨难的内心感激——如果是春风,是雨露,自然可以滋润;如果是台风,是虫蛀,这就考验根系的坚固,考验基因的品质。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态度,合十就是合适,就是接纳和包容。
    感恩是,把一种正能量,一种机会,分享给别人——因为你认可,所以才推荐;不是你有好处,才推荐。
    感恩是,积极约束自己,为帮助你的人,或者团队,聚集能量,这种奉献,让你获得更多。
    感恩是,你唱一首感动你的歌,你能够记得词曲作者。
    感恩是,你传播一个理念的时候,你可以提及思想和做法的原始作者。
    感恩是,一种心灵反哺,投入更多的爱,基于你的心灵家园。
    ……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2 | 浏览: |阅读全文

沟通的差异

 沟通的差异/李忠辉
    最近在一个研讨团队发展的沟通中,发生了不少“冲突”。在这里记录下,以便以后参考。
    沟通对象,分别是团队管理者(男性)、团队核心骨干(女性),团队性质:网络,亲子沟通。
    这次沟通是务虚的一个沟通,言无不尽,表扬和批评都直接了当。老李作为管理者,本来预期效果会很好,效率会很高。但事实是,沟通几乎是两种逻辑,两种风格的固执坚守,相互批评。
    这样的沟通几次之后,我发现了问题:我在沟通中,转换了角色,以为这是管理事务的沟通,即便发表对团队发展的看法,也可以感性……但老李的理性和逻辑,被理解为强势,不接受意见。她们的基本态度是:你态度不对,我无法沟通;你不懂我,我不想说什么……这好像亲子沟通的情景。那种情绪化,也偶尔把我带进去,成为一种情绪渲染的无效沟通。
    在亲子沟通中,我们内心有爱和积极情绪,是利于沟通的。但是,在管理沟通中,感性,让话题变得缺少主线和漫长,尤其是一方敏感的时候,理性和逻辑的一方几乎束手无策。这处境,也是很多家庭中,丈夫的处境。
    我果断地结束了这次沟通。然后陆续反思。从侧重面看,管理沟通与亲子沟通,区别简单:
   

标签:

| 分类:管理随笔 | 评论:1 | 浏览: |阅读全文

圈子

 圈子/李忠辉
    社交沟通有圈子,行业合作有圈子,职场发展有圈子……圈子,就是一群有潜在合作机会的或者兴趣的人,“混”在一起。
    有的人混圈子,讲的是面子,不能身随心动,只能看别人的眼色和评价而生活,这种人为别人看法而活,特别累。还有一种人,只为自己活,完全不理会周围亲人朋友的感受,这是一种生物学的生活,失去了社会含义及价值。
    每一个人,一辈子会进出很多圈子。
    一个人,一件事,一种气氛,一个主题或者内容,就吸引了你,或者促使你放弃。一个有吸引力的圈子至少需要三个要素:一群懂分享的人,一种温暖每一个成员的气氛,一个可以持续的话题。
    圈子是有生命的,会经历出生、成长和衰落的过程。如果这圈子有一批爱心洋溢的人,有一批懂经营的人,圈子可以远远地超越生物体的生命周期。
    一个有生命力的圈子,首先基于文化力,这文化是所有参与的人,不断奉献自己的共享能量,获得自己需要的能量,逐渐沉淀下来的DNA元素。这是可以永久传承的元素。
    一个圈子的生命力,老李以为,首先在共享,其次在激励,第三在合作。
   

标签:

| 分类:管理随笔 | 评论:1 | 浏览: |阅读全文

坚持,机会与成长

 坚持,机会与成长/李忠辉
    我经常鼓励我的学员:如果方向正确了,剩下的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但是,怎样保证方向的正确呢?如果我一直坚持,错过了时机呢?
    这真是一个尖锐的问题,尤其是对一个老师,一个教练而言。如果学员问,我必须回答。
    每个人过去的阅历都不一样,学习的方式和积累都不一样,你怎么就知道那个方向就是他(她)的方向呢——如果学员很懂得反思,这问题很快就解决;如果这学员很迷茫,我们需要一个相对长的时间来陪伴,让学员了解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然后做出选择。
    作为教练,我们并不指定我们以为的方向。方向是当事人自己找到的。我们只是帮助分析、实施、小结、修正,当然我们还给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在一个一起进步的圈子里,相互感染和熏陶。
    的确,没有绝对的正确。我们找寻的是基于学员情况的合理方案、满意方案,而不是理论上的最优方案。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1 | 浏览: |阅读全文

单曲循环

单曲循环/李忠辉
    喜欢一首歌曲,我们常常反复聆听;喜欢一本书,我们常常反复阅读品味。
    我们爱孩子,其实也是一样的体验。
    多少人把孩子的相片放在皮夹子或者手机里,疲倦的时候拿出来悄悄地激励自己,喜悦的时候拿出来倾诉激动的心情。
    多少妈妈又在博客或者微博,频频地晒自己的宝宝,一切的一切,不厌其烦地关注和分享。
    这就是爱的单曲循环。
    多年之后,好多做父母的淡忘了最初的爱,失却了那种新鲜感和激动……那种对孩子表达爱的单曲循环,变成了关怀孩子的随机播放。有的甚至演变成为唠叨甚至数落的单曲循环。这些父母把好钢炼成了铁,却时常恨铁不成钢。
    一年又过去,一年又到来。
    其实,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翻看家庭的古老影集,拭去那些蒙尘,捡拾那些曾经感动我们的瞬间,和孩子一起分享他们儿时的点滴,可爱的俏皮的。我们可以感恩孩子的成长,带给我们的美好体验。
    如此,让我们的爱,为孩子,再次单曲循环。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5 | 浏览: |阅读全文

喜欢与爱

喜欢与爱/李忠辉
    经常遇到有人问起,喜欢和爱有区别吗?经常听到人说起,我喜欢谁谁谁……难道,喜欢和爱是一样的吗?
    经过了多年的感悟,确认了一个事实:喜欢形似爱,却不是爱。
    喜欢是我要的什么,拿来;爱是对方喜欢的什么,拿去。
    我们经常说,让心自由行走吧,身随心动……其实,最不靠谱的,是自己的心。一切因应自己的,是喜欢,是围绕利我的自私。
    一切因应对方的,是爱,靠近或者离开,都因应对方的心。爱,是利他的无私,是围绕对方的身随爱而动,是世俗描述的所谓“贱”——因为你心甘情愿。
    因此所谓难以割舍的爱情,其实就是不能面对自己内心的贪念和虚荣。
    喜欢是满足自己,爱是成就对方。

标签:

| 分类:教育随笔 | 评论:4 | 浏览: |阅读全文